• 分享
  • 收藏
    X
    湖北团风大山中有座千年古刹,当地很多人还不知道,一起去看看吧
    • 王峰 2020-06-20 12:15 12:15
    114213
    0

      湖北团风大山中有座千年古刹,当地很多人还不知道,一起去看看吧

      本网讯(王峰)报道:今天,“乡土融媒”要向大家推荐湖北黄冈团风县作家王子文深情撰写的一篇散文《兴衰华严寺》。这篇散文有叙有议,情景交融,有厚重的历史感,还有作家的家国情怀以及独到思考。能让我们涨知识,开眼界,明事理,值得一读!王子文,系湖北省黄冈市政协委员,农工党黄冈市委会参政议政专委会委员,黄冈楚商联合会会员,湖北省诗词学会会员,黄州区书法家协会会员,团风茶村诗社会员,黄冈楚剧戏迷协会会员。1991年开始文学创作,在《珠海特区报》《珠海广电报》《黄冈日报》《湖北诗词》《巴河文苑》《银河诗词》《茶村》等报刊发表散文、诗词数十篇,并多次荣获散文与诗词奖励。

      兴衰华严寺

      王子文

      在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但店与贾庙两乡交界的山脉里,有一个主峰叫铁石岩,铁石岩旁边的最高处,当地人们俗称和尚大垴,海拔大约600米,山的西面几公里山面悬崖峭壁,峭壁下即是下石冲水库,也即是贾庙乡的下石冲村地界,山的西北面的半山余脉叫狮子头,大概是山形势若雄狮而得名;山的东面南面即为但店镇所管辖,整个东南面为王家山辖地,在王家山西面百丈陡崖的山谷里,在丈二高的仙人石不远处,万棵修竹的掩映中,有一座千年古刹,名曰:“华严寺”,几棵百年柿树,栗树似乎向人们诉说着它的沧桑历史,一对宽600毫米,高2米有八的石门柱雄立镶嵌在三米高石板院墙上,尤其是大门横楣上的宽600毫米的石碑上镌刻着三个遒劲的繁体大字“华严寺”,让人顿生敬畏,顿生神秘,顿生肃穆。让人不由想起“华严经”。

      华严经是佛修成道后讲的第一部大乘经典,说明了从凡夫修成佛的法门;“华严经”是华严宗的依据经典,为世界佛教徒最圆满究竟的学说,向称“经中之王”,有不读华严,不知佛之富贵的重要地位,《华严经名句》“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说明了华严寺世界的净土境象!八宗之首华严宗,华严宗思想源于印度佛陀时代,东汉时期传入我国,唐朝杜顺大师在华严寺依据《华严经》开创了华严宗;华严宗又因该宗的实际创始人法藏大师被武则天礼为国师,赐予“贤首”,又称“贤首宗”,华严宗思想影响了中国佛教七个宗派的形成,亦对我国传统文化影响巨大,华严宗思想是佛教文化与中华文明水乳交合的文化象征,其“圆融和谐”思想为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华严宗供奉的是华严“三圣”中比卢遮那佛为佛的法身佛,寓意清净圆满,文殊菩萨为智慧的象征,普贤菩萨为修行的代表,华严祖庭是世界公认的佛教道场,最早建于汉代,兴于隋代,盛于唐代,自宋代取名为华严寺。华严宗思想经由华严寺传播到日本韩国等地,华严经在完成佛教中国化进程,促进世界文明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和重要的佛教地位。

      华严寺,在我最早听到这个寺名,是在尚未成年时,我父亲常常说起,最爱说起的时候是每逢天大旱时,父亲在农忙季节,稻田干涸、秧苗打萎了,他就不由自言自语地说,他们小时候一遇天旱,他的父亲我的爷爷就带着大人们到华严寺祈菩萨求雨,每次都很灵验,乡亲们在寺庙里跪求菩萨的时候,法师们微闭双目口中念经,善男信女们烧着高香,焚化黄纸,待跪到半个时辰之后,只见菩萨额头上直冒黄豆大的汗珠,外面男人们抬着菩萨突降倾盆大雨,衣裳湿透了才又抬着菩萨返回寺庙中,虔诚谨慎地安放好菩萨归位,此次祈雨即告大成。田畈的庄稼得到了久旱后的甘霖,丰收有望了。每次华严寺的菩萨求雨百求百验,就这样方圆几十公里的百姓都将华严寺当作灵菩萨虔诚的供奉着,朝拜着。

      华严寺南边的半山腰处的峭壁上雄立着一座孤石,孤石基座有七八个平方,宛如一尊浮雕的分着层次的基底,上部有丈八高的酷似人身石像,相传这一带在几百年前有人居住,故曰此山“人石湾”。后来人石吃人,有来往此山劳作的人们,路过的妇孺,吃人石就张开巨大的血盆石口吞食人类,这一带的人丁遂渐萎谢,幸存的乡民也陆续迁徙他乡,有些虔诚的信众去华严寺祈求菩萨保护佑护平安。这事不知是否为庙里菩萨告知了天庭的菩萨得知,派天神在南天门巡察王家山,发现果真在人石湾一带有座吃人石在作恶人间。

      有一天午夜王家山下,人石湾里大雨磅砣、倾盆而下,整个山南山北电闪如昼、雷声大作,忽然一声炸雷响过后人石处发出巨大的声响,第二天一早,但店王家山的老农们去人石塆旁边的耕地栽种烟叶,只见丈八高的人石,身躯挺立而头部断裂一地,种烟叶的山民一传十,十传百,奔走相告,华严寺的菩萨好灵验,菩萨将吃人石的罪恶告上了天庭,上天已将人石劈成两段,身首异处了,再也不用担心被这尊吃人石加害了。从此,华严寺又多了一份神秘的灵气,传奇的仙气。当年这一带乡民归永宁乡,水口社所管辖,至今县志上应该还有记载。王氏家谱上必有源流所踪。

      当华严寺的历史扉页翻到20世纪的三十年代,正是国共两党激烈斗争时,大革命失败后,蒋 介 石背叛革命,整个中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共产党的革命队伍迅即转入地下继续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武装斗争,但店贺坳王家山活跃的游击队在群众中宣传革命理想,发展革命武装,壮大革命力量,在王家山铜锣岭一带,活跃着一支游击小分队。当年有党组织自河南分派到贺坳贾庙等地打游击的石川带着铜锣岭的知识分子郭徽,冒着生命危险昼伏夜出串联革命者,打击叛变者,组织对革命抱有信心的可靠人士,积极配合上级党组织开展红色武装地下斗争。

      听我母亲常常讲,石川的衣服放在我外公的衣服下面晾晒,半夜回到铜锣岭,我外公问谁敲门,石川答:“和尚”,对好了暗号,才给他开门。有一次,石川自外面地下工作回屋不久,忽然枪声大作,整个铜锣岭大塆被敌人包围了,这时,只见我外公神色凝重而且果断地将石川送出了后门,撤往后山沟,石川将手枪子弹上膛,一溜烟地自后山沟撤到了泉华山安全据点堡垒户。后来证明是有个叛徒告密,国民党是特地来捉拿石川的,当时我的叔伯外公是这一带的保甲长,他大胆心细,周旋于国共两党之间,为共产党办事,所以解放后政府没有对他有任何打击!

      石川也曾念念不忘他这个救命的朋友,我母亲在80年代去到石川家里,被他一家人奉为上宾招待,当时石川担任湖北省副省长职务,华严寺也是石川等革命者经常藏身的地方,在历史的沧桑中王家山华严寺一圈有句妇孺皆知的歌谣“围着黄泥垴一转,杀了七十二个半”其中半个是一个孕妇,因为告密被共产党便衣工作队除掉了。

      因此这一带山脉浸染了神色、佛色、红色,是一块厚重的文化宝地。这一带的人民也被历史的峥嵘岁月沉积与塑造了文明与良知的精神品格!

      据老人言传贾庙杨泗坳、王家街、月西湾、官田畈、下石冲、但店贺坳、汪家冲、胡家冲,方圆十几公里的民众初一、十五起个大早洗手净身赶来华严寺上香,每年的腊月三十,一些远近的善男信女吃过团年饭后赶往寺庙守岁,祈福。心里祈祷来年风调雨顺、百病消灾、儿孙满堂、六畜兴旺、族邻和谐。

      据传当年庙里有一个碾谷的石磙被附近的一个村民偷偷地赶下了山,不到两天,那个村民就一病不起,家里人接郎中抓了几副中药也不见好转,赶到牛车河东部塆“抹米”(一种巫婆请神的法事),巫婆一阵请神附体的折腾过后,口中念念有词的说,那个村民偷拿了华严寺的东西得罪了菩萨,让他赶早物归庙主,当天深夜那家农户出钱请了几个大力士将石磙绑上八根竹杠,八人大轿式一声不吭地抬上了华严寺原地安放,还焚化了纸钱,烧了几柱高香,待一行人返回家中,半夜时重病的村民如抽丝样地好了!

      这样的事例多了后,华严寺的灵气,名气也就慢慢地传开了……

      华严寺,据老人代代相传说是始建于宋朝,兴于明朝,旺于清朝,在清朝乾隆年间大修了一次,于道光三年重修一次,此次的重修碑刻尚存于庙中,上有方圆几个冲的民众所捐银两记载,分别刻记有姓名、银两多少,虽经风雨的洗礼侵蚀,斑驳,依稀可辨功德碑上人名及银两数目。

      过去王家山与下石冲两山接壤处的山头山脚皆是香火兴盛,人丁繁旺,这一带的人们贯重礼数,注重耕读,山头有华严寺庙,山脚有中和庵堂,和尚尼姑各修其行,互不相扰,当然历史上有没有过“双下山”的故事发生,尚不能知晓,想必这一带民风淳朴,众生教化,德政厚道,人心向善,应该不会生出有伤风化的事件发生。

      历史上在王家山自然塆办过私塾学堂,至今尚留“学堂塆”名,七十年代农业学大寨,已经过毛 泽 东时代大办农田、开垦成耕地的学堂塆,还遗存有大量的瓦砾,门口的清水山塘依然在证明着那段重教兴学的年代。在这个私塾学堂里培养出了两个秀才,一个在山脚下石冲村祠堂塆,一个在本王家山自然塆,两位秀才都对医学颇有造诣,就连我的父亲自幼也在这里读了四年书,什么幼学、琼林、四书五经、千家诗、千字文、三字经,父亲背的一溜顺,珠算也打的噼啪响。

      就在我上小学时上书法课,回到家中练毛笔作业时,父亲常在一旁念叨:“意在笔先,意随笔到”,经常听到他念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至今我对这两句第一次从父亲那里学到的话语记忆犹新,仿佛如昨。王家山华严寺在历史的长河中,几经兴衰、几经修缮,虽偏居一隅,不能与名山古刹相比,但依然被贾庙与贺坳这一带的山民所信奉,所虔诚。打我记事起,这一带破四旧立四新的政治风浪将华严寺掩覆在社会的一角,同时发展集体经济的浪潮又将华严寺淹没在林场的名义下,以另一种形式存在于这王家山麓下,翠竹中。

      华严寺为啥总在历史的夹缝中生生灭灭、灭灭生生呢?我想大概有三种因由:一是华严寺的华严经,佛教地位赋予了精神的永恒内涵,也就附着在华严寺的历史烟云中不易散去;二是华严寺周边方圆十几公里的山民们代代相传着庙堂的菩萨灵验,有求必应。有一种流淌在乡邻血脉中的虔诚与执着,他们坚信华严寺就是护佑他们消灾灭病、逢凶化吉的菩萨圣地,佛陀净地;三是华严寺的山势山形的确让人身临此山,有一种天然佳境、曲径通幽、三面陡峭,一面稍缓的地形特征。在古代战争频仍的年月,这不失为一处难得的清净之地,避难之所。

      难怪乎,三年前归元禅寺的一位大德高僧宽文师父一来到华严寺,立马被此山地势,绵绵山峦,面向峡谷,背倚高峰,库区的雾幕所吸引,前山后山,左山右山的幽境所倾心,表示要重修华严寺,立志在此潜心修行,重振道场,弘扬佛法。投入了十几万修路经费,只可惜正欲重建之时,一个村民听信小人挑唆,说是和尚修路导致了他的土坯房倒塌,找和尚扯皮讹诈钱财,经几次调解无果,师父颇感无缘此山,放弃了华严寺的重修开光的计划。这无疑是这一带特别是潜心佛道的山民失去一个向善修德的好场所,教化众生的一个好佛堂,更何况现在的祠堂庙堂正向聚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堂转化,两堂必将是传播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讲堂,弘扬经典文化的课堂,传授家风家教的学堂,是群众集中活动的礼堂!

      远眺着王家山的层峦叠嶂,郁郁葱葱,目睹华严寺的兴废更迭,心中涌起无限遐思与伤感,兴许不久的将来,或许一定会再现有缘人,重振佛家之地,让兴衰的华严寺再度兴盛!再度弘光!



    13
    收藏
    点击回复
        全部留言
    • 0
    更多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