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收藏
    X
    一种两收,增产高效,大面积推广却不易—— 再生稻推广还需迈过几道坎
    110554
    0

      6月22日,孝南区毛陈镇。雨刚停,段忠桥就急匆匆赶往位于同欢村的水稻试种基地。

      “现在水稻正在分蘖,管水是关键,不能太满了。”来到基地,段忠桥跳下秧田,用手扒开田埂上的口子。

      雨后的稻田一片葱茏,颜色却深浅不一。“品种不一样。这一块田就有9个品种,大多数是从江浙引进的。”段忠桥说,“我要找到最好的再生稻品种,让我们这里的农民都认可它、推广它。”

      “种植牛人”的梦想

      与水稻打交道近30年,52岁的段忠桥是孝南远近闻名的“种植牛人”。

      他曾是毛陈镇最大的种植户。地膜西瓜、粳稻直播、大棚育秧……这些新的种植技术,段忠桥都乐于“第一个吃螃蟹”。

      2016年,在安徽的一次种植技术培训会上,段忠桥接触到再生稻种植模式,从此就迷上了它。

      何为再生稻?“一季稻成熟收割时,留下大约1/3植株,再施肥、培育,可以收获第二季,也称‘一种两收’。”段忠桥说。

      当年,段忠桥试种了30亩。结果让他喜出望外,亩产近千公斤,实现了他梦寐以求的“吨粮田”目标。

      不单是增产,这种种植模式还省工、省种,节水、节肥、节药。“一次耕整、育秧、栽插,就能收获两季稻谷,少耕一次地,省了一季种,秸秆的问题也解决了。”段忠桥算了一笔账,与原来的粳稻直播模式相比,每亩至少少投工3个,节药近1/3,增产15%。

      更重要的是,再生稻米质好。水稻分为籼稻和粳稻,两者生长习性各有优势。按照孝南区农技推广站专家建议,段忠桥选择种植了籼粳杂交再生稻。“它集合了两者优势,抗倒伏能力强,耐低温。尤其是第二季稻,比其它常规水稻成熟期推迟了一个月,避开了病虫害多发期,基本不用打农药。”

      第二年,段忠桥成立金富农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并与华中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开始示范推广再生稻种植。合作社建起了3500平方米的温室育秧大棚,投资购买了7台(套)大型农机具,可以为社员提供育秧、机插等服务。

      种植模式好,过程也省心,但农民似乎对再生稻种植并不热情——

      推广难在哪?

      孝南是全省粮食主产区之一,水稻种植面积达42万亩。

      孝南区农业和农村局干部荣汉华介绍,再生稻推广已纳入政府农业发展规划。“作为农业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的一部分,我们计划用3年时间将再生稻发展到5万亩。”

      目前,孝南区再生稻种植面积仅8000亩,与目标相距甚远。

      再生稻推广难在何处?6月初,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访段忠桥和振西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屠礼刚,他们给出了相同答案:

      一难:无品牌,效益难以显现。“由于没有形成规模,没有专门从事再生稻米生产、加工、销售的企业,缺乏包装、推广,市场认可度不高,比较效益不明显。”屠礼刚说,“一季稻参照粳稻销售,有时候价格还会低一点。二季稻也只有很少一部分自己加工、销售。”

      在荣汉华看来,米的粒型也影响了市场认可。“不长,不圆,不符合人们对优质稻米的认知。”

      段忠桥介绍,近几年水稻价格波动大、不稳定,也降低了再生稻的比较效益。“2017年,水稻价格曾达到1.6元/斤,去年差不多降了一半,只有0.8元/斤。”

      二难:机械化程度要求高,投入大。“再生稻种植机械化率达到了98%,基本上是全程机械化。农机设备的投入不是一个小数字,种植没一定规模,这个账就算不过来。”段忠桥说。

      以振西农机合作社为例,目前该合作社种植再生稻近千亩,先后投入了200多万元,购买了100多台套农机设备,仅用于飞防的无人机就有13架。

      除了这两难,再生稻推广还有一道技术难题。“全程机械化生产中,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栽培技术研究目前相对滞后,头季稻机械化收割影响了再生稻出芽率,导致二季稻减产近30%。”荣汉华说,头季稻人工收割可增加再生稻产量,但成本高。

      如何破局?

      再生稻大面积推广如何破局?荣汉华认为要从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选育品种。“目前适于机械化生产、高产优质、多抗且再生力强的品种并不多。”在段忠桥看来,现在种植的籼粳杂交再生稻并不是最理想品种,“我们需要培育抗性更好、田管更方便、产量更高、米质更优的品种。”

      段忠桥今年新引进了8个品种。与他不同,屠礼刚把目标转向本地品种,尝试种植了50亩珍珠糯再生稻。“主要是看一季稻的米质能否达到生产米酒的原材料要求,同时观察一下它的第二季发芽能力。”

      目前孝南有糯稻10万亩,尚不能满足麻糖米酒企业生产需求。如果屠礼刚试验成功,有望解决孝感麻糖米酒产业的瓶颈。

      二是提升服务。为降低社员投入成本,近两年段忠桥、屠礼刚相继推出了“田保姆”服务。“我们为社员提供种子、育秧、机插服务,每亩收费390元。”段忠桥说,目前,金富农合作社服务半径已延伸至周边2个乡镇、6个村,其中,再生稻种植面积1000亩。

      “金富农的服务主要集中在种植环节,我们可以为社员提供从种到收全程机械化服务,这是我们的优势。”屠礼刚介绍,振西农机合作社现有农机设备可以为5万亩农田提供服务,目前全托管仅500亩,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依托市场主体,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孝南区与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我们注资500万元,放大20倍,为市场主体购买农机设备提供1亿元的贷款支持。”荣汉华说。

      三是培育品牌。“从再生稻全产业链来看,在扩大规模的同时,要补齐加工环节短板,加大品牌培育力度,让绿色再生稻成为孝南的一张名片。”荣汉华说。


    1
    收藏
    点击回复
        全部留言
    • 0
    更多回复
    热门分类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