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收藏
    X
    加快健全完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
    162
    0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吕珂昕 唐旭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当前,我国农村流通体系已经取得很大进步,但现代化程度仍然比较低,还存在不少堵点痛点。例如流通成本高,给家庭农场和农产品企业造成较大成本负担,挤压企业利润;信息渠道不畅,产供需不匹配,造成农产品滞销,农民低价出售、消费者高价消费;生鲜农产品亟须的冷链物流产业发展不完善等。如何打通堵点解决痛点,健全和完善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几位全国政协委员给出了对策建议。

      “冷链物流产业要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差异化定位,使产业发展既能立足自身,又能与周边地区协同联动,推动打造稳定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促进三产融合发展。”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首农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知联会会长唐俊杰针对生鲜农产品的冷链物流提出建议,在加速建设冷链物流设施过程中,还要注重科学布局,使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连线成网,稳定、高效地保证农产品供应。“避免泄漏可以实现制冷剂的零排放,达到国家降碳、减排的绿色低碳发展要求。”她同时建议,“建立回收凭证制度,加强制冷剂回收,降低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

      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大学党委书记李星提出要在中西部地区建设物流网络枢纽城,进一步推动中西部地区农村物流的畅通,“在中西部地区建设农村物流枢纽城,可以充分发挥物流网络中关键节点、重要平台和骨干枢纽的积极作用。”

      畅通国内大循环、激发农村流通“上行”和“下沉”活力,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商务局局长欧彦伶认为,应从促进产销对接、引导加工企业向产地下沉、建立全国统一的流通大数据平台、构建更加完善的流通网络、政策补贴降低物流成本等方面入手,着力改善农村农产品流通体系。

      “比如鼓励大宗农产品交易市场、大型连锁商超主动到产地调研,直接对接农产品产地,带动前端优质种植、养殖和后端餐饮消费市场连接;农产品企业在产地就近建设改造产地市场(包括田头市场)、集配中心、产地仓和低温加工处理中心等,配备清洗、杀菌、分级、加工、包装、仓储保鲜等设备,加快农产品运输、仓储设施专业化改造,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农产品产业发展,促进三产融合发展等。”欧彦伶说。


    0
    收藏
    点击回复
        全部留言
    • 0
    更多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