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收藏
    X
    特色乡村的法治“亮色”
    11
    0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婧

      云南省有众多别具特色的乡村——走在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草海镇新华村的石头路上,叮叮当当的声音不绝于耳,这是银匠们在敲击银器的声音,该村有1/3的人从事银器制作和银器销售,基层纠纷特点鲜明;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彝族自治县苍山西镇光明村,核桃种植面积达1.3万亩,以前村民常因核桃树归属闹矛盾,在该村转型发展旅游业之际,群众纠纷又往往与房屋相关;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白沙乡玉湖村就在玉龙雪山脚下,该村暑假期间每日接待游客3000多人,涉旅游纠纷是否高发直接影响产业发展……

      资源禀赋不同,产业各异,不同村庄的纠纷也不尽相同。同时,云南省有多民族聚居的特点,化解基层矛盾需兼顾各民族风俗、语言。云南省怎样建设法治乡村才能让群众满意?“法律明白人”在乡村产业发展中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近日,记者走进云南省的多个乡村,深入了解当地法治乡村建设情况。

      “银器小镇”的法治之翼

      华灯初上之时,新华村的300余家银器店光影交织,消费者络绎不绝。

      新华村被称为“中国银器第一村”“银器小镇”。全村6000余人中,白族占比超98%。其中,有银匠900余人,从事银器制造、销售等相关产业的村民有2500余人。银匠们以纯银为主料,以镂雕、浮雕和纯银抽丝编盘等工艺,创制出壶、杯、手镯、戒指、项链、耳环等银器,深受消费者喜爱。

      “近两年,来自各地的主播涌入新华村租赁直播隔间售卖银器。我们村的银器销售有了新途径——主播负责销售,银匠负责发货、质保和售后服务。”新华村党总支书记、“法律明白人”赵松林介绍,电商推动村里银器销量大增,去年新华村全村银器产业年耗银量近300吨,年产值约29亿元。

      产业发展的同时,新华村集中出现了其他村庄不常见的消费者权益纠纷、外观专利侵权纠纷、合同纠纷等。赵松林表示,新华村有“法律明白人”10人,另有鹤庆县司法局聘任的律师担任本村的法律顾问。村内设调解委员会,鹤庆县人民法院快审团队经常在村内开展巡回审判工作。“土地流转合同、主播和银匠之间的协议等都由专业律师把关。无论是村民之间的纠纷,还是村民与消费者之间的纠纷都可以找调解委员会来解决,调解书有法律效力。调解不成的案件,双方打官司也很方便,县法院在村里设有巡回法庭,法官就在群众身边。”赵松林说,经过长期普法宣传,现在村民有事儿都先找“法律明白人”聊聊。

      针对新华村特有的涉银器销售纠纷,2021年新华村成立银匠特色调解室,邀请有威望的银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协助调解。“有这些匠人、专家坐镇,涉银器制作工艺的纠纷难题迎刃而解了。”赵松林表示。

      由于产业发展向好,群众收入偏高,新华村也迎来了婚恋纠纷的小高潮。村民介绍,该村银匠年收入普遍超过10万元,周边县市的阿妹(当地对年轻女性的称呼)都愿意嫁到这里,初中毕业的银匠娶到女大学生并不少见。而且该村有早婚习俗,部分村民不重视结婚登记,以摆酒作为缔结婚姻的标志,这些因素都给新家庭带来隐患。

      最近,新华村调解委员会主任、“法律明白人”杨海清刚刚完成一起婚恋纠纷调解工作。杨海清说:“男方是本村银匠,女方是外村大学生。两人在家长的支持下相亲、摆酒,但没有结婚登记。两人只过了40多天就闹矛盾。男方认为还没正经过日子,彩礼应归还;女方觉得两人已共同生活,彩礼不退。”

      在杨海清看来,此类家务事是非难断,调解比诉讼更有优势。杨海清分别走访了两家,进行劝说。经调解委员会的说和,女方同意退彩礼现金,男方同意将首饰赠与女方,双方对调解结果都满意。

      据悉,新华村调解委员会2022年调解解决19起纠纷,今年以来已完成调解案件17起。新华村还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荣誉称号。

      “云上村庄”的纠纷新解

      光明村有一张响亮的名片——“云上村庄”。该村位于苍山西坡腹地,村内最高海拔2200米,最低海拔1600米,森林覆盖率高达90%。站在村里的最高处,苍山漾水尽收眼底。

      光明村核桃种植面积1.3万亩,百年以上的核桃古树6000多株。“我们村人均核桃树100多株,核桃种植曾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从20世纪90年代到2010年,我们村林权纠纷频发。这两年,我们村开始发展乡村旅游,相邻权纠纷逐渐增多。”村党支部书记杨雪明说。

      据介绍,2016年核桃价格下跌,光明村产业发展遭遇瓶颈。于是该村打出“云上村庄”名片,着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用核桃铺就特色观赏小路,把废弃的圈舍、荒着的民房改造成旅游休闲和就餐的场所,鼓励村民发展民宿和农家餐厅,连公共厕所都被设计成溶洞的样子。

      “乡村转型发展面临更多法律难题。以我们村相邻权纠纷增多为例,村里发展乡村旅游,房子十分关键。谁家房子修得壮观、宽敞,谁家就有客源。可相邻权纠纷怎么处理?游客与村民发生争执该咋办?这些都需要高素质人才回归本村,带着乡亲们一起解决难题。2016年,我们村干部挨个儿给在外工作的本村大学毕业生打电话,鼓励他们回家乡发展。”杨雪明介绍。该村的“法律明白人”、大坪地小组组长李斌就是被杨雪明动员回村创业的大学生之一。

      记者在该村采访时,李斌刚刚调解完一起纠纷,矛盾双方是邻居。“你看,他家新修得房顶这么高。如果碰上下雨,雨水直接冲我家屋檐哟。”来申请调解的村民说。另一方村民表示,修房子之前两家已就房屋地界、施工噪声等事宜达成协议,自己家只是根据约定施工,“当初确实没谈滴水问题。现在我家房子修得差不多了,不能拆吧?”两家人为此吵了起来,找到李斌时,双方都没消气。

      “矛盾不大,就是气头上的话咽人。”李斌笑嘻嘻地说。李斌看准两家不仅是邻居还是亲属关系,劝说两家人各退一步,同时建议在新修房子上加装“天沟”解决实际问题,最终两家人握手言和。2022年至今,李斌共在村里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5件,调解成功14件,调解成功率达93%。

      “我们村像李斌这样的‘法律明白人’有9个。不仅7个村民小组长都是‘法律明白人’,村委会还有两个村干部也是,他们化解了绝大多数基层矛盾,并积极参与普法。现在,我们村的村民关系更融洽,治安状况也进一步改善。”杨雪明高兴地告诉记者。

      如今,光明村家家户户都没有院墙,开窗可见绿,推门就有景,村民找到了新的发展之路。

      “巫鲁肯”的治理妙招

      玉湖村是距离玉龙雪山最近的村庄,该村的纳西语村名为“巫鲁肯”,意为雪山脚下。据介绍,这里是纳西族先民最早的聚居地之一,也是当地建筑风貌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之一。

      地理位置既是玉湖村的发展机遇,也是该村产业发展的壁垒。“我们村是玉龙雪山最后一道生态屏障。以前养牛的村民很多,因为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村里停止发展养殖业;我们村耕地面积稀少,发展种植业不现实,所以旅游业是我们村难得的发展突破口。”玉湖村党总支副书记、“法律明白人”和新华介绍。

      要发展乡村旅游业,就要加大人居环境和治安环境的治理力度。该村与企业合作,建立由村集体参与经营的旅游公司,聘用村民做工作人员。通过修订村规民约明确:村民建房、修缮的建筑风格必须跟村庄建设的发展规划相符合,经村集体和相关部门依法批准后方可动工;村民维护村容整洁,严禁随地乱倒乱堆垃圾、秽物;严禁村民车辆占道停放……记者在玉湖村看到,该村环境整洁古朴,民宅都是用石头垒建的传统建筑,别具特色。村民有经营骑马游艺的,有开游览电瓶车的,有经营餐饮和售卖工艺品的,各种旅游产业遍地开花。

      “游客不仅带来收益,也带来了纠纷。”和新华介绍,“我们村的5名‘法律明白人’经常出面化解村民与游客之间的矛盾。村里常设调解矛盾的机构——玉湖村景区游客投诉受理中心和玉湖村人民调解委员会,随时解决游客投诉。”

      为迎接今年五一假期的客流高峰,玉湖村组织普法志愿者向群众发放民法典、旅游法、丽江市旅游条例等法规的宣传材料,同时设立便民服务点,安排“法律明白人”现场为村民答疑解惑。五一假期期间,玉湖村的游客量达到高位,人民调解委员会也处理了多起矛盾纠纷。“在一起纠纷中,电瓶车司机因招呼游客上车时声音大、用词不当,遭到游客投诉。该游客到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要求司机道歉。”和新华表示,司机向游客表达了歉意,但辩称“自己平时就嗓门大,没恶意”。这件事让村干部认识到该村旅游服务质量还有待提升。玉湖村于5月下旬专门请“法律明白人”和旅游公司负责礼仪的工作人员给村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授课,讲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规范服务礼仪。“暑假期间,我们村日接待游客3000多人,比五一假期游客量大,但投诉量明显下降,可见培训起到了不错的效果。”和新华表示。

      据悉,今年以来,玉湖村在法治乡村建设上还有新发展——利用新媒体建设线上普法阵地,在村组群、户主群及时推送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农民群众学法用法提供了更便捷的方式方法。今年上半年,玉湖村共接待游客9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500万元。

      据云南省司法厅资料显示,从2022年5月云南省全面启动“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以来,截至今年6月30日,全省选聘“法律明白人”77372人,每个村(社区)至少培养了5名“法律明白人”,实现全省行政村(社区)全覆盖。“法律明白人”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超11万次,已成为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重要角色。


    0
    收藏
    点击回复
    更多回复
    热门分类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