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收藏
    X
    稻海渔乡有新歌——农业强区天津宝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纪实
    22
    0

      如果说黄庄洼大米,是新中国的治水实践为天津市宝坻区带来的馈赠,那么小站稻振兴,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给这方土地上农民的嘉惠。

      曾经的宝坻饱受水患,因地势低洼形成的“四大洼淀”,只见苦水不见粮,直至1950年开挖潮白新河、1960年建成密云水库,大洼地区才迎来新生。经过60余年发展,现在的宝坻已经成为天津市农业强区,更享有“鱼米之乡”的称号。

      “一粒小站稻,蕴含天津科技进步特等奖的内核,创造了农业现代化新实践,孕育出生态种养创新成果。在担当粮食安全重任中,宝坻区将新发展路径推至全域,鱼菜蛋奶鼎鼐调和,耕读农旅优哉游哉。”宝坻区副区长于学生介绍,宝坻区持续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加速农业载体平台建设,不断优化特色农业品种,稳步落实种业振兴,明确全域农旅发展空间格局,乡村振兴结出硕果。

      一粒稻中有乾坤

      农业做强需要产业“头雁”引领,小站稻就是这样一只健硕的“头雁”。宝坻有着天津市近一半的小站稻种植面积,可谓小站稻振兴的“雁翅”。小站稻产业的发展水平、品种更迭速度、产业提质增效路径、全链条化发展,都在“展翅”中一飞冲天。

      今年,宝坻小站稻种植面积超过45万亩。这片天津最大的小站稻“实验区”又有哪些新成果?

      在位于宝坻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大钟庄农场,四个小站稻品种、十余个优质稻试验品种在这里种植。在大钟庄镇大米庄村食味米种植基地,经过数年育种、繁种与栽培的“美味大米”,今年又喜获丰收。“好吃!不就着菜都能连吃两碗。咱们村自明朝时期就产‘贡米’,现在的新品种‘津川1号’,在色香味上都有绝活儿,被认定为天津市‘津农精品’。”大米庄村党支部书记郑学臣介绍,食味米基地已有500亩规模,年产量47万斤。专种食味米的德润丰水稻专业合作社社员达1300余人,入社后社员人均年收入提高了20%。

      除了稀罕品种,也有高产状元。天津农科院培育的“津育粳22”,在宝坻区平均亩产达1500斤,尔王庄镇瑞东家庭农场今年则创造了亩产2000斤的新纪录。小站稻种植也戴上了“创新链”,农垦渤海农业小站稻公司大面积推广精细化温室育秧、全程机械化播种收割、无人机智能遥感水肥检测、可追溯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等生产和管理技术,成为宝坻小站稻发展的第一方阵。

      在八门城镇前辛庄村,小站稻稻花不仅香了农田,更肥美了蟹鳅。去年5月在稻田投放的蟹苗,亩产30斤,稻农亩增收500元左右。“宝坻区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这一特色生态农业,以地标品牌黄板泥鳅为基础,全区发展稻蟹、稻虾等综合种养26.4万亩。”宝坻区农业农村委主任刘玉祥表示,生态种养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提高了水产品产量。

      科创共塑“芯”力量

      天津市水稻种植面积近百万亩,稻种均为本地生产,多数来自小站稻主推品种。为了推动小站稻由兴到强,今年9月,集结了天津市农学会、天津市农科院、天津农学院等科研力量的国际水稻研究院落户宝坻。团队专家代表着天津乃至全国水稻研究的高水平力量,努力在育种方向、产业结构、推广面积方面实现突破,让中国土地种上更多宝坻产的天津种子。

      一块土地,在科技种粮的同时,也能高效种菜。“它们一共要做45天的‘邻居’吧。”天鹰红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杰打趣介绍,宝坻推行了冬小麦和天鹰椒套种,多加一茬经济作物,可以有效提升土地使用率和农民收入。

      “天鹰椒”在宝坻种植历史悠久,自20世纪70年代被引进后,便在这里扎根。“经过提纯复壮,现在的天鹰椒种质纯度更高,经过培育,宝坻本地的辣椒品种即将诞生。”张杰对“宝坻椒”的辣度和香味特别满意。富含硒的营养,地道的美味,“宝坻椒”很“傲骄”,受到老干妈、翠红等国内知名辣酱品牌的追捧。产量也好,亩产鲜椒4000斤左右,可得到干辣椒900斤。“今年我们种植3000亩,明年计划达到5000亩。每亩收益八九千元,农户纯收入在4000元左右。”

      今年,宝坻区农业农村部门还从黑龙江、辽宁、山东等地引进9个优良大蒜品种,通过对比试验,筛选出3个适合宝坻种植的品种,正进行本地化育种,天津自主培育的“津鹰40”等7个新品种全部采收完毕,田间表现良好,为来年的示范推广开了个好头。还开展了五叶齐大葱和铁杆葱杂交试验,完成了葱籽采收。

      宝坻“三辣”虽然早有名气,但从未形成大规模的种植环境,原因就是种植过程太苦太累。“还在数九里,我们蒜农就趴在地上一瓣瓣种,那刺骨的寒,干完一亩地都站不直身子。”庆义家庭农场主尹义回忆过去的种蒜过程心生感慨。两年前,宝坻区启动了“三辣”唤醒计划,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联合市区体系专家,为种植户引进了大蒜播种机、大葱插播机、辣椒收割机,开启了分阶段全程机械化生产新模式。“我们自主研发的‘自走、对滚式’辣椒收割机各项试验刚刚做完,达到了合格水平。簇生天鹰椒收割机每小时作业30多亩。”张杰介绍,对比原先每亩地4个工人采收,效率有效提升,采收成本大幅下降。

      宝坻区主抓区域农业“芯片”,致力于在种业振兴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任务。今年以来,国家农业科技园新增科技研发机构5个,推广新技术52项、新品种30项,申请发明专利100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开展京津冀产学研对接交流16次,带动农民就业2万多人。

      双向奔赴促振兴

      不久前,宝坻区潮白新河流域被授予全国第七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这得益于深挖生态资源优势,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厚植出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潮白坻柱、晨曦津渡、赤鲤竞洄等二十八景,让潮白河公园四时不同、美美与共。北京游客张其是潮白河国家湿地公园的“铁粉”,全家常来这里野足游玩。潮白河两岸,多个特色鲜明的农文旅融合产品、场景、服务、体验在这里集聚,全景展示着宝坻的生态环境、历史底蕴和农业魅力。

      走进黄庄镇小辛码头村,刚刚结束的“丰收节”火热场景历历在目,“潮白河·渔生态小镇”启动仪式留下的展台、项目图和发展蓝图呈现在游客面前。

      和美乡村是一幅画,意在笔前,才能胸有成竹、落笔生花。宝坻区将农文旅主题定位为“千年宝坻、北国水乡”,发展目标确定为京津双城周末及小长假休闲度假重要目的地、京东休闲旅游示范区生态休闲旅游优选地、大型体育赛事和文化演出举办地,发展路径规划为以水为魂打造现代版北国江南,以绿为底拓展稻海湿地、林海绿地多种功能效益,以文为脉活化乡土非遗文化,打响“遇见宝坻·印象潮白”品牌,擦亮“水绿交织、湿地水乡”特色。今年以来,相继举办了来福好事·潮白河畔音乐嘉年华、青龙湾森林半马、潮白河龙舟交流赛、津宝音乐节、渔生态小镇垂钓大赛等一系列大型活动,吸引了大批京津冀及周边省市游客,全区游客接待数量达到290余万人次,农文旅体商综合收入达8000余万元。

      爱上宝坻的理由很简单:一望无际的稻海,鸢飞鱼跃的大河,津津有味的“三辣”,活力四射的田野,悠扬嘹亮的乡村振兴之歌!


    0
    收藏
    点击回复
    更多回复
    热门分类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