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收藏
    X
    广东东江干部学院: 让学员“感动一阵,触动一生”
    29
    0

      “甘溪党员信念真,万近生死寻红灯。艰难困苦终不怕,不忘初心镌忠诚。”近日,广东东江干部学院专职教师高田上完课,微信上就收到了这样一条信息。这是惠州市惠城区水口街道“做新时代合格党员”专题培训班一位学员在上完“甘溪党支部”案例课后有感而发,写下的一首诗。

      《忠诚》情景党课。(广东东江干部学院供图)

      《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甘溪党支部五名党员6年寻党英勇事迹及其启示》是广东东江干部学院根据基层党员故事开发的案例课程。惠州市惠东县高潭镇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早的一批区级苏维埃政府所在地,从1933年起,高潭甘溪党支部五名党员和上级党组织完全失去联系,他们以深山为据点,钻山林、藏岩洞、吃野菜,坚持革命斗争,坚持过组织生活,4次外出寻找党组织,直至6年后才与上级党组织取得联系。

      甘溪革命先辈的故事迄今已过去90多年,作为教学案例,能引起学员的情感共鸣和对当下的启示思考吗?在开发之初,教学团队有此顾虑和疑问,这也是运用党史题材开发案例教学普遍遇到的难题。

      “甘溪党支部5名党员6年寻党的故事,生动体现了坚定信念、对党忠诚、敢于斗争的政治品格,以及在艰难困苦条件下仍然加强组织建设、严肃组织纪律的优良传统。”高田告诉记者,“我们深入挖掘东江革命史,在学习革命先辈事迹时深受触动,搬上课堂后发现,这个案例对于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党员来说,有很深的感染力。”

      案例教学要以问题为导向、以学员为主体。在引入案例前,高田会先让学员“热热身、收收心”,学员们在统计表上依个写下入党时间。不少党龄长的学员上台分享时,忆起峥嵘岁月,重温入党初心,不禁眼泛泪光。在介绍完案例后,抛出3个问题,主场交回给学员——当时甘溪党支部五名党员有何困难,你作为党员会怎么做?五名党员身上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传承?这个案例对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有何启示?学员们分组讨论,有的开始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全神投入、气氛热烈。

      “现在饿两顿都难受,很难想象甘溪五名党员6年多在山里食不果腹,过得有多苦!他们面临的生活之苦、生存之苦、思亲之苦、信念之苦,对今天的我们来说都是难以想象的。”在小组讨论中,公庄镇党员进党校提级培训班一名学员激动地说。

      “甘溪五名党员,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依然牢记党员身份,严守党的纪律,服从组织决定,坚定革命信仰。如今我们在基层工作中也会面临各种难题,更要牢记初心使命、彰显责任担当,密切联系群众,让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在小组展示环节时,一名学员代表分享了他的思考。

      为教育引导党员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不断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惠州市委组织部统筹开展“思想铸党魂、学习增斗志”党员进党校3年培训工作,重点面向基层党员尤其是无职党员、流动党员开展培训。2023年以来,广东东江干部学院承办了168期党员进党校培训班,培训了基层党员7683人次。“甘溪党支部”案例课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而开发。

      “如何针对基层党员的特点、根据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需要,增强培训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是我们一直以来探索解决的问题。”广东东江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胡华元告诉记者,广东东江干部学院充分依托东江地区丰富红色资源以及地处改革开发前沿的优势,打造具有“红色东江”特色的40多门特色课程,如《忠诚》情景党课、《学习新思想助力高质量》音乐党课、《东江地区革命英烈书信选读》互动课程等,构建理论授课、现场教学、案例研讨、体验教学等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课堂讲、遗址看、体验学”的模式,使党性教育不仅活起来、有温度,更严起来、有深度,把情感体验转化为理性思考。

      胡华元介绍,学院将持续开展东江红色资源挖掘整理工作,通过收集一批史料、联动一批专家、编撰一批教材、开发一批课程、用活一批遗址、创办一个研讨会,利用东江红色资源打造更鲜活生动、有震撼力的党性教育课程,让学员“感动一阵,触动一生”。

      本报记者许露露

      通讯员程曼漫


    0
    收藏
    点击回复
        全部留言
    • 0
    更多回复
    热门分类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