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乡村资讯 -> 地方资讯

    AI时代数字文化出海,有哪些机遇与挑战?

    地方资讯

    2023-11-26 19:02:28

    14 0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 顾婷婷 杭州报道

    数字文化贸易正日益成为文化贸易规模增长、结构优化的新引擎,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世界认识中国的重要途径。11月23日—11月27日,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在浙江杭州举行,博览会期间的数字文化贸易论坛上公布了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第三批创新实践案例。包括广州市天河区基地和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区基地在内的12个案例入选。

    此外会上还发表了《数字文化贸易:概念、统计与未来》《中国数字版权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报告》等研究成果,为中国的数字文化贸易发展提供学术建议和理论支撑。

    出海优势进一步巩固

    《中国数字贸易发展报告2022》显示,我国数字文化产品海外市场优势进一步巩固。

    2022年,中国自主研发游戏海外市场销售收入达173.5亿美元,而华语影视作品在东南亚市场的份额由2019年的不足4%升至2022年的10%,超过日本,与美国、韩国的差距显著缩小。

    尤其是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文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从2012年的129.1亿美元稳步增加到了2021年的259.3亿美元,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李小牧介绍,除了对北美和欧洲的文化出口继续保持小幅的增长趋势,我国对非洲、大洋洲、拉丁美洲等其他地区的出口占比呈现小幅波动式的增加趋势。

    数字赋能 文化贸易新机遇

    “如果说互联网到来之前,中国电影进入美国主流院线和电视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流媒体网络视频的兴起,则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打开了一扇非常重要的窗口。”美国电影协会亚太区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冯伟这样说道。

    因发行渠道的不同,最近几年中国电影无法进入主流发行渠道,海外票房主要依靠亚裔群体,非主流的观众,但流媒体时代的新打法给了这个中国影视产业“弯道超车”的机会。

    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区管委会副主任夏欣才表示,当前基地的主要工作就用短视频的形式,用鲜活的视听语言,将中国城市风貌、人文生活、体育健康、文学艺术等中国内容与文化传向世界。

    此次论坛上,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区与西安曲江新区和上海仓城影视基地签约合作,共建全球影视版权交易云平台C-dramaRights,同时共建全球宣发网络、数字化传播新渠道,携手提升中国的文化贸易实力。

    此外,数字技术正成为推动文化贸易的关键引擎,把中国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向勇认为,AI大模型等算力可以从内容、形式、材料、场景等维度作为有效的分析工具,筛选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库,让“数字华流”在传播中更适配当地的文化环境。

    腾讯云华东区副总经理周宁认为,大模型等技术可以为文化产业在提升应用场景深度和广度层面多方面赋能,如辅助提升对文化要素的提取和识别方面,具备特别的优势。

    数字版权与协同发展仍面临挑战

    首先是数字版权问题。

    浙江传媒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长三角智能传播研究院研究员崔波分析指出,数字版权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排名中,美国列第一,此后是英国、日本、韩国、德国、法国、中国、加拿大、印度、墨西哥。其中,中国位列第七。

    虽然在企业规模、发展潜力方面,中国仅次于美国,但在支撑数字版权运作的硬件条件和生产要素规模、数字版权贸易国内外市场环境方面,中国的竞争力偏弱。

    未来还需在数字贸易规则话语权、版权资源价值重组等方面全面提升数字版权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其次是文化基因推介的长期性和联动性。

    向勇表示,在传播中国文化中,整体性、协作性显得非常必要。他建议,可以从国家层面构建跨部门协调机制,推动文化基因的提炼和传播,在文化接近性市场、地理接近性市场、价值观接近性三级市场循序渐进,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推荐阅读

    文章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