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乡村资讯

    【全国资讯联播】织密“千亿斤江淮粮仓”保护网

    2023-12-19 19:25:34

    6 0

    【全国优质农业资讯联播】  日前,安徽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对明年1月1日起施行的《安徽省土地监督检查条例》进行解读。该条例旨在规范土地监督检查行为,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维护土地管理秩序。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安徽作为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农业是我们的底色,也是我们的底板。近年来,安徽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决扛起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政治责任,加快推进“千亿斤江淮粮仓”建设。春华秋实,硕果累累。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安徽粮食产量、播种面积再创历史新高,总产达830.16亿斤,连续7年保持在800亿斤以上,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粮食生产任务,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安徽贡献。

      丰收来之不易,自当倍加珍惜。要清醒认识到,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安徽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35年,安徽省耕地保有量不低于8115.00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7143.56万亩。如何确保目标顺利实现?怎样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深刻认识加强耕地保护重要性紧迫性,进一步完善耕地保护机制,用一系列“长牙齿”的硬举措守护“江淮粮仓”。

      压实属地责任,联动齐抓共管。耕地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各级要把责任牢牢扛在肩上。压实耕地保护属地监管责任,统筹处理好发展与安全、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建立动态监测机制、网格化监管制度、土地信息员协管员制度,严格执行国土空间规划和土地年度利用计划,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推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耕地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仅停留在守好眼前“一亩三分地”。建立多方联动机制,加强部门协作,突出行业监管责任和部门管理责任,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齐抓共管工作合力。

      严格违法惩戒,提高执法效率。非法占用耕地挖沙采石采矿,堆放固体废弃物造成土壤污染……耕地一旦遭到破坏,短期内或将难以修复,甚至造成不可逆损伤。守护“江淮粮仓”,加强耕地保护执法监督,严格查处耕地违法行为,坚决遏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对违法用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涉及需要处分或者追究刑事责任的,依法移送有权机关处理。完善“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工作机制,加强执法信息化建设,强化“技防”应用、加大“人防”力度、发挥村居委“前哨”作用。建立落实重大违法案件挂牌督办和公开通报制度、土地执法查处案卷评查和违法案件统计制度,多措并举提高监管执法成效。

      强化监督作用,确保尽职履责。能否将耕地保护硬措施落到实处,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容不得半点马虎侥幸,依法严格考核问责不能含糊。健全土地督察制度,明确土地督察形式,细化土地督察方式,规定被督察对象应当履行的义务,规范土地督察权的行使方式。被督察对象违反土地管理法律、行政法规,或者落实国家有关土地管理重大决策不力的,应下达督察意见书,要求被督察对象按照督察意见整改,及时报告整改情况。对“土地违法行为未依法制止的”“应当依法立案查处、无正当理由未依法立案查处的”“越权干预案件调查处理造成严重后果的”“其他应当追究责任的”四种情形,致使公共利益或者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遭受重大损害的,应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强化监督执纪作用,绷紧“耕地保护弦”,自觉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加强宣传引导,发动全民参与。自古以来,劳动人民辛勤劳作、享受丰收喜悦,对土地特别是耕地有着深厚情感,理应成为耕地保护的重要力量。将耕地保护网织得更密,既要有“长牙齿”的监管执法措施,也要利用行之有效的宣传手段,激发群众学习保护法规、参与监督监管热情。黄山市歙县北岸镇通过大喇叭、张贴海报、悬挂横幅等多种形式,提高村民耕地保护认识。六安市金安区加强耕地保护宣传引导,帮助群众认识坚持“良田粮用”的意义。发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等基层组织力量,引导群众依法合理利用土地,对发现的土地违法行为及时上报,表彰奖励为耕地保护作出贡献的团体或个人。众人同心,其利断金,推动耕地保护成为“全民行动”,力争从源头遏制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发生。

      食为政首,地为根基。当前,安徽正处于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迈进的关键时期,也处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阶段。星光不问赶路人,历史属于奋斗者。以等不得、慢不得责任感和紧迫感,推动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实落细,用最严密的法治保护耕地,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织密“千亿斤江淮粮仓”保护网。

    推荐阅读

    文章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 积分

      1

    • 文章

      5

    • UID

      5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