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乡村资讯

    <font color="#000">向寒而行御冰雪——科技小分队一线指导雨雪防御纪行</font>

    2023-12-26 18:10:28

    10 0

    记者跟随科技小分队,下沉到安徽冬小麦主产区、湖北冬油菜主产区、山东设施蔬菜主产区、广西柑橘主产区的生产一线,实地了解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观察专家与农户的互动,记录他们为确保农业生产稳定所付出的努力。

    12月中旬以来,多轮较强冷空气自北向南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零摄氏度线南压至江南南部至华南北部一带,对冬小麦、冬油菜安全越冬构成威胁,对在田蔬菜、果树等生产运销造成不利影响。农业农村部派出由小麦、油菜、蔬菜、果树及防灾减灾专家指导组成员组成的25支科技小分队,赴生产一线开展巡回指导服务,帮助相关地区落实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范措施,减轻灾害影响。

    这一轮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对相关地区的农业生产影响几何,如何应对,之后的田间管理要采取哪些有针对性的措施?记者跟随科技小分队,下沉到安徽冬小麦主产区、湖北冬油菜主产区、山东设施蔬菜主产区、广西柑橘主产区的生产一线,实地了解灾害影响,观察专家与农户的互动,记录他们为确保农业生产稳定所付出的努力。

    时间:12月19日-22日

    地点:安徽濉溪县、涡阳县、利辛县、太和县

    小麦苗情好 经得住这一轮寒潮

    ——安全越冬后,早春水肥管理要跟上

    受冷空气影响,12月中旬以来安徽全省出现大幅度降温雨雪寒潮天气,平均气温降幅超过10℃,局部地区降幅达15℃。

    12月19日,在从宿州市驶往淮北市濉溪县的汽车上,记者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两位专家那里了解到,由于今年小麦的播期总体较常年推迟一周左右,越冬小麦主茎叶龄在4-6叶之间。据12月10日-12日安徽省主产区小麦苗情来看,全省4300多万亩小麦总体长势好于上年和常年同期,一类苗和二类苗占比达87%。

    12月19日下午,走进濉溪县四铺镇八里村,远远望去,雨雪淋过的冬小麦叶片碧绿。科技小分队的专家们踏着泥泞,下到麦田里。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曹承富拔出一株麦苗,捻开叶片和根须,“5叶一心,3个分蘖,9条次生根,属于典型的壮苗,基本没有受冻害影响。”

    种植户黄岩说,小麦是10月20日前后播种的,品种本身就有很好的抗冻性。为了增墒御寒,他在降温前一周才将麦田浇灌了一遍。12月15日当地下起小雪,很快降雪转成小雨。“晚上有一会儿还下得挺大,一直到第二天上午雨才停住。这场及时雨将田完全浇透了,可以减少越冬期的地温变幅,有利于小麦安全越冬。”黄岩对眼下的低温不怎么担心。

    天气预报之后几天内将再次降温,对小麦安全越冬影响大不大?专家们认为,有品种耐寒、播期适当、播种密度和深度适宜、出苗情况较好、土壤墒情充足等基础,再加上11月下旬和12月上旬的低温锻炼,寒潮完全在麦苗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现在看苗情正常,不需要采取特别的管理措施。”但曹承富还是叮嘱黄岩,要在早春时及时化除,并加强水肥管理。

    12月20日一早,科技小分队驱车80多公里,赶到亳州市涡阳县。涡阳县今年小麦种植面积有185万亩。

    上午9时许,天气预报显示涡阳县的气温为-6℃。阳光虽好,但冷风阵阵。在该县楚店镇后水波村张林森种植家庭农场的麦田里,记者看到,除个别小麦叶尖有轻微发黄外,披着白霜的麦苗整体呈现出健康的绿色。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乔玉强走进田间,仔细察看,“目前麦苗基本为6叶一心,每株有3-4个分蘖。因为播种质量高,种子和肥料均匀,出苗情况好,达到了冬前壮苗标准,再加上有墒情保障,抵御这几天的降温应该没有问题。”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种植户张林森还是在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小麦栽培团队专家的指导下,提前备好了含氨基酸水溶肥料(作物抗寒防冻剂)。“我们的麦田2022年夏收最高亩产达到913公斤,2023年也达到891公斤,现在所有的管护都要做到位,争取明年能再夺高产。”张林森说。

    在距张林森种植家庭农场3.5公里的集店镇宋瓦房村,“90后”种粮大户宋来宝种植有3000余亩小麦。在寒潮来临前,宋来宝已经在各级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对叶龄较大的田块采取镇压措施,对苗弱的田块喷施叶面肥促弱转壮。目前,田间麦苗基本在5-6叶之间,植株分蘖数在2-3个,次生根6-8条,基本上没有受到冻害影响。

    离开涡阳县,车行至阜阳市105国道,记者看到两旁的麦田在寒风凛冽的冬日里铺展着连片的浓绿。

    几乎每半个月就要到各县(区)进行小麦田间科学管理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的乔玉强告诉记者,这次寒潮来临前,阜阳市普遍有20-40毫米的降雨,全市依托社会化服务组织,针对弱苗喷施了叶面肥,有效提升了小麦抵御严寒的能力。

    向寒而行御冰雪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专家(左一)在向阜阳市农技人员和种粮大户讲解小麦管护措施。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常力强 摄

    12月20日下午,科技小分队到达位于阜阳市利辛县中疃镇张板桥村的隆生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种有7000亩小麦,今年在种植管理上复制了张林森种植家庭农场的高产栽培模式,目前田间麦苗基本为壮苗。用乔玉强的话说:“这样的苗情,即便后期还有降温,也完全可以安全挺过去。”

    临近傍晚,夕阳给太和县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1200亩的麦田镀上了一层金色。看到麦苗安全越冬问题不大后,曹承富在和合作社负责人徐淙祥交流时将重点转移到早春管护上,“开春后一定要做好水肥管理,确保足够穗数,为高产打好基础。”曹承富叮嘱,旺长田块晴好天气要适度镇压,如有弱苗田块要补施氮肥,开春早施返青肥,叶面受冻明显的要等气温回升后喷施叶面肥。

    时间:12月18日、19日

    地点:湖北随州市曾都区、襄阳市襄州区和南漳县、荆门市东宝区

    低温影响不大 利于油菜补墒控旺

    ——至立春期间,油菜田管仍以防冻为主

    湖北省是全国油菜种植大省,今年全省油菜播种面积超过1900万亩。12月11日以来,湖北省出现大幅降温,最低气温-3℃,部分地区出现降雪。

    12月18日一大早,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研究员马霓、湖北省油菜办公室推广研究员陈爱武一刻也不敢耽搁,从湖北武汉出发,直奔随州。

    “现在单株有5片绿叶,还要再促一下,至少要达到6片才能安全越冬。”一到随州市曾都区万店镇泉水寺村的油菜田,马霓就蹲下身子,翻拨苗叶,察看苗情,提醒农户及时促苗,预防后期的低温。

    “现在温度低,追肥管用吗?”泉水寺村党支部副书记熊永合有些拿不准。马霓告诉大伙儿,低温越冬期追施腊肥仍有一定效果,可以追施磷钾肥促生长、水溶肥增强苗子的抗冻性。她叮嘱农户和当地农技人员,田里积水较严重,要做好清沟排渍,促进油菜根系健壮生长,增强抗冻能力。

    陈爱武解释,油菜是越冬作物,一般低温对其生长影响不大,当气温降到-3℃至-5℃时会遭受冻害,低于-6℃受冻害较重。旺长苗、弱小苗和抽薹开花期油菜对低温最为敏感,大风、田间干旱和渍害均会加重油菜冻害。

    记者了解到,今年秋冬以来,湖北在全省20多个县市建立苗情监测点,针对寒潮、降雨等不利天气,及时印发抗渍涝保播种强田管、油菜苗情田管等技术指导意见;组建4个油菜科技服务专家组,开展分区包片全覆盖全生育期技术指导。

    察看过随州旱地和水田里不同油菜苗情,专家组继续出发,来到襄阳市襄州区程河镇三房村。眼见连片油菜长势良好,两位专家稍稍松了口气。

    襄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党委书记王文建说,3天前下了一场雪,雪融化后刚好补充墒情,对全市80多万亩油菜的生长较为有利。

    “这些10月18日播的苗有七八片叶,叶片颜色较深,正是抗冻性最强时,苗子承受-5℃的低温没问题。”陈爱武建议,后期再喷施一次新美洲星、碧护、芸苔素等有机水溶肥和生长调节剂,喷施后会增加抗逆小分子形成,提高抗冻害性。

    今年秋冬种,湖北部分地区油菜播种时间比常年推迟一周左右,苗情两极分化较为突出。农业农村部油菜组专家指导组副组长、长江大学教授张学昆分析,由于前期采取了多效唑控旺等防治措施,前期两次降温完成了炼苗,本次低温对油菜的危害不大,长势基本正常。

    向寒而行御冰雪

    在湖北省襄阳市农业科学院油菜试验基地,科技小分队与当地农技人员一起分析油菜苗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浩 摄

    12月19日清晨,在位于南漳县的襄阳市农业科学院油菜试验基地,记者看到,油菜叶片上结着一层薄霜。襄阳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王盾说,基地有几百个油菜品种,今年气候特殊,正是观测参试品种抗冻性表现、筛选适宜襄阳本地耐迟播油菜品种的好时机。

    当天午后,气温有所回升。在荆门市东宝区子陵铺镇万家坪村的油菜田边,停着一架无人机,趁着天气好,农户赵桂芝打算再喷施一遍肥。得知上次追肥是播种后的半个月,马霓提醒首次追肥不宜过早,最好待油菜长至三四片真叶时。

    荆门市是长江流域油菜产业带的核心区、湖北重要的优质油菜生产区,今年油菜种植面积约235万亩。冬至苗情显示,全市旱地油菜因前期墒情较好,长势不错,但存在前期长势过旺和冬春季渍害的风险;水田油菜因播种期不同,苗情差距较大,存在大小苗共存、晚播苗生长慢抗冻性较差的现象。近期,荆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将分类化控防冻害、全面清沟排渍,指导农户及时做好“三沟”清理和培土扶苗。

    经过两天实地察看,专家组判断,各市苗情同预估的情况一致:本轮低温对湖北油菜生长影响不大,总体有利。一方面,抑制了旺长苗生长,锻炼了油菜耐寒性;另一方面,降雨降雪补充了墒情,有利于开展追肥等田间管理,促进油菜安全越冬。

    “当前至立春期间,田间管理应以防冻措施为主。”马霓建议,各地要注意播种的时间节点,根据天气预测最佳播种期,在关注产量的同时,选择抗冻性更强的品种。

    时间:12月20日、21日

    地点:山东淄博市临淄区、潍坊市青州市

    前期低温寡照 蔬菜成熟时间有所延长

    ——注意光照管理,加强病害防控

    12月13日9时,山东省气象局启动寒潮三级应急响应,预测强冷空气将在12月13日-21日频繁影响山东,带来大范围雨雪、大风和持续低温天气。

    山东是蔬菜生产大省,眼下正是设施蔬菜的生产旺季。12月17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员侯丽霞收到开展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指导的通知后,当天下午就去了济南临近的济阳区、商河县察看蔬菜情况,还在省内蔬菜种植微信群里发起了蔬菜生产情况统计。

    “聊城市莘县影响不大。多数蔬菜换茬,未定植。”“莱芜市低温寡照,灰霉上来了。”“泰安市岱岳区近期设施蔬菜生产缓慢,上市量减少,价格上升。低温天气暂未造成生产危害。”……群内的回复以及周边产地的走访情况,让侯丽霞暂且安下了心。

    “山东省内的大部分蔬菜棚保温性比较好,因此受到低温的影响比较小。”侯丽霞说,但此次寒潮、低温过程温度低、持续时间长,最低温度可能突破12月中旬历史极值,还是要多加注意。

    12月20日,记者随侯丽霞带领的科技小分队到达淄博市临淄区。当天,临淄区迎来了雨雪天气后的气温最低值,最低温度-14℃。记者看到,除了城市主干道积雪已清之外,大部分农田还被积雪覆盖,一些乡镇道路上还有余冰。

    上午9时,室外温度-9℃,寒风凛冽,但好在天气晴朗。在山东天天优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蔬菜种植园区内,大棚上的棉被整整齐齐卷在棚顶,尽可能让阳光以最大面积照进大棚,提升棚温。

    穿过低矮的甬道,记者进入大棚内,瞬间感觉暖和起来,番茄植株旁边立柱上悬挂的温度计显示:23℃。

    园区负责人朱志诚告诉专家,12月14日、15日,临淄区集中降雪,棚膜上积雪有4-5厘米厚,无法正常拉帘,园区就组织工人先将大棚上的积雪清扫干净,防止把棚膜压坏,同时点起增温块,提高棚内温度来保证番茄正常生长。

    侯丽霞俯身看着番茄植株,“像这样的叶片萎蔫,可能跟掀棉被的速度有关,记得一定要慢开棉被,不要一下见光太强。”她指着一株有些打蔫的西红柿株苗叮嘱朱志诚。

    在临淄乐采种植专业合作社,看到大棚里的菜椒长得很饱满,侯丽霞连连称赞。

    蔬菜种植户说,他们都密切关注着天气变化,大都自行采取了一些应对低温雨雪的防御措施。乐采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贾桂花说,降雪前,为了防止雨雪天之后棚内湿度增加、辣椒染上灰霉病,合作社统一在大棚内喷了一遍叶面肥,增强蔬菜的抗逆性。

    种植户能有条不紊地防御低温,除了凭借多年积累的种植经验外,也离不开当地农业农村部门的努力。

    据了解,今年下半年以来,临淄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农技推广体系作用,在设施蔬菜集中区域开展了4期培训,帮助蔬菜种植户系统全面地学习蔬菜种植技术,并做好病虫害及低温灾害的识别与防护工作,助力蔬菜产量提升。为了应对此次低温,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提前印发了蔬菜应对寒潮雨雪天气技术指导意见,从维护设施安全、做好增温保温、加强光照管理、增强蔬菜抗性、加强病害防控等方面给予详细技术指导。

    12月21日,记者跟随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潍坊综合试验站成员、潍坊市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孙继峰带领的科技小分队到达青州市。过去一周,青州市雪下得比较小,但阴雨天持续时间较长。

    在青州市九州农庄专业合作社,种植户魏建昌正在进行茄子的日常管护。为了防止日常进出将冷空气带入棚内,魏建昌扯起了一面塑料膜,充当门道与蔬菜种植区的简易“隔间”。

    “这次的低温雨雪天气确实延长了蔬菜成熟时间。正常情况下,茄子大概一个星期一采收,估计这一茬要有10多天才能达到采收标准。”魏建昌说。

    雨雪天气降低了蔬菜产量,产地设施蔬菜的价格有轻微上涨。记者了解到,青州市的番茄收购价大约每斤涨了5毛钱,茄子收购价从每斤3元涨到4元。青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价格波动很正常,等温度回升之后价格还会有动态变化。

    为了尽可能保证正常的蔬菜供应,朱志诚将园区内运送蔬菜的货车所使用的柴油换成了凝点更低的“-10号柴油”。“我们主要供应了很多食堂,雪后路上很滑,我们的工人凌晨2点就开始到处去送菜,提早热车。”

    魏建昌则提前安排好了茄子的采收时间,尽量避免在雨雪天气采收,菜椒就近卖给青州本地批发市场,“现在市区主要道路的清雪工作都做得比较到位,所以蔬菜上市基本没有受到影响。”

    时间:12月19日、20日

    地点:广西全州县、灌阳县、兴安县

    生产措施到位 降温未影响柑橘上市

    ——后期仍要谨防霜冻,注意覆盖、加强冬季清园

    广西是水果生产大区。2022年,全区园林水果种植面积超2000万亩,水果产量3080万吨,已连续五年保持全国第一。其中,桂林市是广西最大的水果产区。

    受强冷空气影响,12月16日起广西出现强寒潮天气过程,高寒山区和桂北局地有冻雨、雨夹雪、冰冻和道路结冰,各地日平均气温下降12℃-16℃,局部地区下降18℃以上。

    这轮气温大面积、断崖式下跌,让果业人都捏着一把汗。12月19日,桂林最高气温只有6℃,专家组一大早就启程赶往全州县,直奔柑橘产地。

    向寒而行御冰雪

    国家柑橘产业技术体系桂北柑橘综合试验站站长、广西特色作物研究院柑橘研究所副所长陈传武(右一)指导果农做好柑橘防冻。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田 摄

    “我们最担心的就是全州,这个县处在桂林的最北端,如果发生冻害这里应该是最严重。如果这里没有冻害,其他地方的情况就会相对更好些。”广西特色作物研究院正高级农艺师邓光宙给记者解释第一站选择全州的原因。

    专家组冒雨来到全州县才湾镇邓吉村的青塘果园,果树上的无纺布被冷风吹得呼呼响。看见园内329亩沃柑全部罩上了无纺布后,专家们松了口气。

    “我每天看三四次天气预报,温差大容易出现霜冻,柑橘又最怕霜冻。”国家柑橘产业技术体系桂北柑橘综合试验站站长、广西特色作物研究院柑橘研究所副所长陈传武表示,无纺布能有效防寒防冻,但后期也要注意做好防护措施。

    “专家们经常过来指导。为了防范霜冻,今年11月20日我们就给柑橘盖上了无纺布。柑橘现在长得挺好,明年清明节前后可以采摘。”青塘果园负责人何志莲告诉记者,此次降温对园内柑橘影响不大。

    全州县水果技术指导站站长庾志勇介绍,针对寒潮降温天气,全州县水果部门提前指导柑橘种植户对柑橘采取了稻草保温、树冠盖膜等“穿衣保暖”措施。目前,全县85%以上的沃柑、砂糖橘果园做好了防寒防冻措施。

    “针对这次降温天气,自治区层面开了部署调度会,印发紧急通知和工作方案。同时派出了蔬菜、水果、粮油、畜牧、渔业小分队专家到重点地区基层开展指导工作。”广西水果技术指导站技术科科长李钰告诉记者,为充分了解各地受灾情况,他们每日调度各地灾情,同时深入一线指导服务。

    专家组在灌阳县水车镇德里村的桃李芬芳示范园内,仔细察看指导桃树、李树越冬生长情况。随后来到水车镇伍家湾村的灌阳梨李试验站试验示范基地,一行人爬上山坡,察看雪梨生长情况和越冬措施是否做到位。

    远山杂树上一片雪白,寒风吹过,记者不由自主打着哆嗦。

    “我种了200亩雪梨,正进行越冬管护。雪梨本身是北方品种,这次降温没有形成冻害。”当地种梨大户於小平说,灌阳县农业农村局、广西特色作物研究院的专家时常进行指导和帮助,“多亏了专家的技术指导,后期温度再低也不怕了。”

    “落叶果树正常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需冷量,适度的低温天气有利于果树生长。”桂林市农业农村综合发展中心水果科科长徐玉君叮嘱,后期如果继续降温可以通过主干涂白进行保温。

    落叶果树问题不大,让专家们最担心的还是柑橘。

    在兴安县德尚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脆蜜金橘种植基地内,专家们向公司负责人彭文敏了解各方面情况:“最低气温到了多少度?”“覆膜一亩地的成本是多少?”……“今年风调雨顺,500亩金橘长得很好。已经采摘了两批,过一段时间开始摘第三批,这次降温不会影响上市。有专家当后盾,更不担心了。”彭文敏说。

    从天气预报看,12月21日全州县部分地区气温下降到-5℃,专家组当时预测可能还会发生部分冻害,特别是没盖膜的果树。

    广西临桂晚熟柑橘试验站专家组组长范七君告诉彭文敏,近期要密切关注气温变化,加强果园冬季管理,及时做好果品入库保存及冬季清园工作,落实好晚熟柑橘树冠覆膜、树干涂白等技术措施,以防范温度急剧变化对树体造成进一步的伤害。

    至记者发稿时,我国大部地区气温逐步回升,但据天气预报,未来还将有冷空气影响我国。相关地区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监测研判,全力落实落细灾害防御措施,精心组织冬季农业生产。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田 常力强 李浩 祁倩倩

    推荐阅读

    文章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 积分

      1

    • 文章

      6

    • UID

      3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