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乡村资讯 -> 旅游头条

    张家界插园旅游公路:一路生花处处景

    旅游头条

    2024-02-29 17:53:40

    26 0

      北京日报记者 高 慧 通讯员 龚文婷 吴勇兵

      七彩缆索、彩虹护栏、人行绿道、骑行驿站……随着天气转暖,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武陵源区的插园旅游公路吸引了不少骑行者来此体验游玩。插园旅游公路起于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协合乡插旗峪,止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全长约13.92公里,是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吴家峪、梓木岗的重要连接线。2023年,插园旅游公路进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公布的2022年“十大最美农村路”名单、入选文化和旅游部等6部门共同遴选的第一批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典型案例。

      景观路 游客新体验 

      “车在景中行、人在画中游。沿着插园旅游公路一直开就好了,不需要做攻略,这里景随车行。”不久前,来自广州的钟敏一家自驾来到了插园旅游公路“雄关百丈”打卡点。

      路两旁的彩虹护栏在冬日暖阳下点缀着远处的山峦,很是好看。彩虹护栏上加装的《我和我的祖国》《我的张家界》等歌曲的“五线谱”就像是山间飞扬的音符,让人情不自禁地哼唱起来。在桥梁护栏上,随处可见徒步、骑行等彩色卡通画。站在观景台处,彩色的路、青色的山,时而飘来的云雾,尽收眼底。游客总能带着满足感尽兴而归。

      在插园旅游公路插旗峪社区张插组路段,有一处颇具土家族风格的驿站,里面设有公共卫生间、自动售货机和共享充电设施等,为来往游客提供服务。

      

      插园旅游公路沿线的服务驿站 吴勇兵 摄

      “我们在插园旅游公路沿线设置了4处骑行驿站,除了便民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外,还有土家族织锦等本土非遗展示和体验。”武陵源区插旗峪社区驻村第一书记刘辉介绍,“公路沿线还建有慢行系统,打造休闲徒步‘网红路’。目前,慢行系统已建设了7.1公里,沿线设置驿站5处、网红打卡点6处,方便市民和游客户外运动。”

      日渐完善的接待设施让插园旅游公路成为骑行爱好者的天堂,马拉松比赛、网红打卡、骑行越野、田园观光……越来越丰富的游玩项目正吸引着更多人前往这条网红景观路一探究竟。雄关百丈、古刹彩影、科普示范基地等景点,以及沿线民宿成为游客热门打卡地,深受航拍与摄影发烧友喜爱。

      质量路 服务新标杆 

      插园旅游公路的提质升级与沿线乡村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密切相关。从前,这条公路坑洼的路面、沿途违规建设严重影响了路域环境。2017年,武陵源区决定对插园旅游公路全线进行提质改造,并建立了完备的管理体制机制。

      武陵源区公路事务中心主任姚金泉介绍,提质改造后的插园旅游公路全线采用青砖围砌花坛、“七彩”不锈钢管护栏,实现了路宅分离、路田分家。公路中间由红黄蓝三种颜色构成一条蜿蜒向上的旅游观光路线。路肩栽植紫荆花、格桑花等花草绿篱以及红枫、紫荆等1000余棵有色树种。其中,插旗峪全线还进行了亮化提升,安装太阳能路灯240盏,打造彩色夜光游道888米,装点沿线45栋民宿民居,让游客在晚上也可以漫步休闲、商务洽谈、体验土家特色传统文化,从而带热乡村旅游“夜经济”。

      在提质改造过程中,武陵源区政府坚持高位推动,高效整合农业农村、林业、乡村振兴、水利、工信等部门的资源、项目、资金,在建设插园旅游公路的同时,统筹推进沿线路域环境综合治理,建设美丽屋场、美化农村庭院、绿化靓化边坡,全面提升公路品质;坚持道路与文化有机融合,在道路沿线设置“四好农村路”文化墙,有机融入音乐、彩绘、雕塑、科普等人文景观,展示公路发展历程,打造路景一体,高品质、有品位的“最美农村路”。

      同时,武陵源区还充分调动村(社区)力量,加大公路日常养护,全力做好路肩整修、边沟清理、路域环境整治、沿线绿化美化;充分调动公益性岗位道路养护员作用,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公路养护,利用农闲时间,投身养路护路活动,确保公路畅、亮、洁、美、舒。

      民生路 乡村新前景 

      “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一条路盘活了一个村。”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协合乡龙尾巴社区党支部书记邓青松介绍,2023年,得益于地处插园旅游公路沿线这一区位优势,龙尾巴社区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亿元,比2019年同期增长20%,路的改造提质,为一座藏在“深闺”的小山村开启了全新篇章。

      姚金泉介绍,围绕“慢旅游、准休闲”,近年来,插园旅游公路布局新兴业态,培育集研学、休闲、体验、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新型市场主体,成为“生态增值、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民生路。

      随着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许多村民返乡创业,开起民宿,吃上了旅游饭。“90%以上的外出务工人员回社区发展,今年居民人均收入有望达到4万元。”邓青松说。

      龙尾巴社区村民李平说:“我小时候生活在这里,长大后读书、工作都在外地。现在家乡旅游发展得很好,我决定回来工作。”

      插园旅游公路沿线,梓山漫居、栖漫、水木潇湘等一大批民宿因“路”的变化而蓬勃发展,民宿集群年接待游客逾20万人次,形成“最美农村路+民宿”模式。同时,迅速发展的文旅业态也吸引大学生、退役军人等返乡创业就业,盘活了农村闲置资源。目前插园旅游公路沿线乡村80%以上居民从事旅游、民宿相关产业,人均年收入增长2万余元。

      武陵源区交通强区工作领导小组有关负责人介绍,按照“一路一景”“路景融合”等思路,武陵源区以交旅产业路、网红漫游路、艺术彩虹路为特色亮点,成功打造了“农村公路+民宿度假”“农村公路+生态漫游”“农村公路+文化体验”“农村公路+主题夜游”等新业态,借助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唤醒更多沉睡于乡野山间的好山好水好风光,将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更好地呈现在公众面前。

      山路往上,通向景区更美的深处;服务提升,温暖游客自由的心灵。一条畅安舒美的旅游公路,带动了沿线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勾勒出乡村振兴的锦绣图景。

    推荐阅读

    文章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 积分

      3

    • 文章

      17

    • UID

      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