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乡村资讯 -> 地方资讯

    登上海拔4500米之巅的驻村干部

    地方资讯

    2023-09-19 14:27:47

    23 0

      尽管已是初春,但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玛查理镇江多村,仍是满目寒冬景致,凛冽的风吹过脸颊,刮起些许刺疼。

      马登盛就是在这样一个时节来到江多村的。时间虽然已经过去5年,但当时的一些情景还留在他和村民们的记忆里。

      “我们村自然环境非常艰苦,马干部能来我们村太不容易了。他来了,就体现出一种精神。”江多村平均海拔4500米,最低气温零下48℃,大气含氧量仅为海平面的57%。

      高原高寒,但其也见证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国高度”“中国温度”。多年来,中国工商银行青海省分行持续推进驻村帮扶工作,受分行委派到江多村担任驻村工作队员的马登盛,就是这一工作的践行者。从2018年4月到现在,他驻扎雪域高原已有5年,以“缺氧不缺干劲”的意志,扎扎实实干在第一线。

      把村民当亲人,走村入户播撒温暖

      江多村原属国家级贫困村。这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基础设施缺失、基本公共服务保障缺位,民风淳朴但村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思想较为保守。

      面对这种情况,马登盛来到这里的第一件事,就是联系当地县乡镇联点干部与原有驻村干部,了解江多村的基本情况和牧户生活状况。

      两个月里,他与驻村第一书记在村党支部的积极协助下,凭借自身懂汉藏双语的优势,对村里的困难户、五保户、村干部、致富能手等逐一进行走访调查。先后入户238次,迅速掌握全村村民的基本生活情况和重点帮扶需求。

      全村57户困难户120余人的合作医疗参合金与养老金的缴纳情况怎么样?马登盛在短时间内了如指掌。他与驻村工作队针对实际,积极向所在帮扶单位争取到资金3450元,为120余名生活困难村民连续缴纳三年养老金。

      点滴微光,点亮生活。“钱不算多,但让我们的晚年生活有了保障。”“养老金到账,我们没有了后顾之忧,心里踏实啊。”受惠村民纷纷感慨道。

      “来到这里,村民们就是我的亲人。”从踏上江多村开始,马登盛就把村民视作亲人,把村里的事当做工作应尽职责,千方百计想办法协调解决问题。

      他与驻村工作队一起,建立了牧民群众走访慰问制度,利用传统节日等时间节点,走访慰问牧民家庭,为生活特别困难和长期患病的牧户,送去慰问物资,把党的富民政策送到田间地头,把温暖播撒在了村民们的心田里。

      沉得下待得住,关键时候冲锋在前

      冬日的青藏高原铅灰色的天空乌云密布,皑皑大雪完全覆盖了通往村中的唯一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马登盛和连点帮扶领导才端在茫茫山野中驱车缓行,赶往牧民依则家。

      依则常年重病卧床,家中劳动力又少,额外增添的医药费用,让这个本就不宽裕的家庭举步维艰。

      马登盛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联系当地联点领导才端,一同驱车100多公里赶到依则家探视,送去面粉和食用油等生活用品,临走时马登盛掏出500元现金塞到依则手中,叮嘱他安心治病。

      在那之后,马登盛持续关注依则的病情,为他积极联系医保部门,帮助联系后续相关医疗费用报销等工作。

      “沉得下、待得住、干得好”。这是村民对勇于担当马干部的评价。危机时刻,众人更是纷纷感慨:“马干部来了,我们的心瞬间就踏实了。”

      2021年5月22日玛多县发生7.4级地震,牧民的房屋、牛羊畜棚等建筑物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马登盛第一时间赶往处在震源中心的村长家中,拼尽全力从陷坑中拉出孩子,拽出羔羊。

      高原地区气候恶劣、天气寒冷,临时安置点的受灾群众急需抗寒御寒物资。马登盛及时与帮扶单位取得联系,汇报江多村受灾情况,通过工商银行青海省分行等多方渠道,采购棉被560床、棉大衣100件、取暖用煤33吨。

      灾情发生后的一个月,马登盛的身影频繁穿梭在抗震救灾第一线,他积极履行驻村帮扶责任,以实际行动诠释工商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彰显出新时代工商银行员工投身脱贫攻坚的风采。

      群众事无小事,党建引领强基固本

      “活动室明亮了,村民的参会积极性也高了。”2020年下半年,马登盛针对原有村党团活动场所房屋破损严重且缺乏必要活动设施的问题,向帮扶单位反映申请,寻求资金帮助。

      他所在的工商银行青海省分行直属党委会同办公室,向工总行直属机关党委和省分行党委进行反馈,积极筹措资金43.89万元,启动实施江多村党团活动室的维修改造、设备配备等工作。

      2021年1月底,江多村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大会在新改造维修的党团活动室举行。“没想到活动室能这么宽敞明亮,真的很感谢马干部为我们做的一切。”

      走进宽敞明亮的党团活动室,崭新配套的桌椅板凳、先进的音响设备,让每位来参会的村民心头顿生暖意,齐夸工商银行驻村干部致力脱贫攻坚的善举与担当。

      马登盛还与村“两委”一起,组织村里有知识、有文化、有威望的年轻人,带领村民不定期学习国家兴农惠农政策和帮扶措施,不断激发村民脱贫致富的意愿和内在动力,从根本上改变村民思想中固有的“等、靠、要”传统观念,为推进脱贫攻坚政策举措落地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协助健全村党支部班子的同时,积极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基层党组织制度措施,保证村党组织和党员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充分发挥带头人、引路人和典型示范作用。

      “扶贫工作琐碎的事比较多,但是群众的事没有小事。”马登盛驻村5年,在他眼里事关村民生产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是大事,都是值得他全力以赴去解决的事。

      着力振兴乡村,打通产业发展路径

      “缺氧不缺干劲”。

      为了早日实现江多村脱贫,2016年,工商银行青海省分行依据《玛多县2016年扶贫产业园项目实施方案》确定了帮扶模式,支持江多村精准帮扶户购置县城南大街商业铺面,对精准帮扶户以每户5000元的标准捐赠29万元资金入股该项目,从2020年开始,江多村57户精准帮扶户年均增收约5000余元。

      “不要让村民的腰包仅鼓一时,而要建立稳定增收的效益模式。”

      由于江多村经济发展基础条件较差,靠自身积累发展难度很大。马登盛看准江多村具备发展畜牧业的优势,在充分了解基本情况后,与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积极共商共议,因地制宜,以发展生态效益型畜牧业为突破口,改变粗放经营和靠天养畜的旧方式。

      通过建立“党支部+合作社+牧户”新型发展模式,推行草场流转方式;依靠村“两委”和致富能手的示范引领,搭建“党支部+合作社+经济实体+牧户”的经营发展新模式。

      通过开展集约化规模经营试行工作,切实提高乡村畜牧业生产效益,大幅降低牧民的生产成本,增强了抵御各类风险能力。

      通过引导支持有创业热情、有组织能力、有经济头脑和生态意识强的新型牧民创办合作组织,有效提高生态畜牧业建设组织化程度和生产经营水平,有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引擎。

      “做老百姓的工作,说难也不难,要做好关键还是心贴心。”5年来,马登盛在高原乡村默默坚守,恪尽职守。

      在青海自然条件最为艰苦的青南牧区第一线,马登盛履行着驻村帮扶的责任,以致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为己任,助力江多村脱贫,推进乡村振兴。

    推荐阅读

    文章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