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推进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长垣市勇于承担相关改革试点工作,凭借合理的制度体系建设和有益探索经验,先后承接国家级、省级改革试点任务59项,其中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经验为新《土地管理法》修订提供了长垣实践。
“我们不断完善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政策体系,实施规模引导、布局优化、标准控制、市场配置、盘活利用等措施,达到节约土地、减量用地、提升用地强度、促进低效废弃地再利用、不断优化用地结构和布局、全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目的,实现以较少的资源消耗支撑我市更高层次、更优质量的发展。”近日,长垣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在推进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工作中,长垣市以“五强化”“五促进”为工作主线,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建强组织保障,出台优化工业用地出让和监管机制的系列文件,形成工业用地“1+5”政策体系,建立“优选项目、优配资源、优化监管”为核心的全链闭合管理模式。对全市范围内所有工业项目进行全面彻底的排查摸底,对全市批而未征、征而未供、供而未用地块进行全面排查,并实行周排名通报、月例会调度制度,逐宗推进盘活和消化。
在摸排全市所有工业项目的基础上,该市建成了项目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该平台整合、校验、关联各工业项目的用地、税务、电力、科工信、住建等部门 40 余项指标,实时了解项目用地的开发状态、利用效率、生产经营等信息,每年定期提取低效用地企业,并进行限期整改,对提升亩均产出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发展前景较好的项目,长垣市持续强化管理约束,引导企业项目规范用地、适度用地。优化项目保障机制,变“项目围着土地转”为“土地跟着项目走”,将有限资源进一步向“发展快、发展好、用地效益高”的项目集聚,通过构建涵盖“产业政策、投资规模、产出效益、科技创新、环境影响、资源集约利用”等 6 个方面的项目综合评审体系,筛选符合经济发展方向的优质产业项目。采取差异化、多样化的土地供给方式,对重点产业项目采用“带产业项目”“带规划方案”挂牌方式供应,灵活有效保障供应,确保重点产业项目精准落地。
为强化政策支持引导,促进产出效率提升,长垣市建立“以亩产论英雄”“以效益论英雄”的资源配置模式, 深化产业用地资源配置改革,不断提高产业用地“含金量”。鼓励企业建设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高标准厂房,优先安排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用地需求,并开展分类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优化资源要素配置的依据,引导企业对标改造、提档升级。同时,严格产出监管,强化产出监管履约刚性,落实主体责任,严守供后土地使用底线。
此外,长垣市还强化改革引领作用,促进集体资产显化,紧抓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政策机遇,结合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开展农村农业闲置宅基地和零星建设用地的腾退、复耕工作,并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形式,缓解产业发展中的土地瓶颈制约。全市先后腾退复耕宅基地和闲散集体建设用地 1.16万亩,通过“增减挂+入市”建设乡镇创业园 13 个、标准化厂房116 万平方米,吸引 221 家企业投资入驻,保障了项目快速落地、快速达效,逐步提升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层次和水平,努力形成可复制的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长垣经验。(李俊彦 张雪岩)
站长:乡村生活网;联系电话:023-72261733 ;微信/手机:18996816733;邮箱:2386489682@qq.com;
办公地址:涪陵区松翠路23号附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