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收藏
    X
    手机管茶园,制茶数字化——从金井茶园看湘茶产业升级
    17
    0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奉永成 张航 李贞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技术推广应用,推进水肥一体化。近年来,湖南农业探索绿色强农之路,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实现农产品质、量双提升。

      正是采茶好时节。3月28日,记者在位于长沙县金井镇的湖南金井茶厂有限公司5000亩茶园(简称“金井茶园”)看到,自动化喷灌系统、物理除虫设备等现代化农业设施遍布各个角落,智能化生产线加工的茶叶尽显“智慧”。

      手机一点,5000亩茶园哪块缺水浇哪块

      眼下,金井茶园翠绿的茶树顺着坡地绵延起伏,满山茶树满眼绿。

      “不能光采,还要做好管培。”金井茶园灌溉操作员范潇告诉记者,采茶时节,茶园灌溉特别重要。

      “你看,4号茶园那块地,已经缺水了。”范潇边说边打开手机,在微信小程序中找到慧眼智能物联网监控系统,点击“4号地块”。约2秒钟后,4号茶园里的喷灌系统便喷出了伞状的小水珠,为茶树“解渴”。

      茶园一般顺着山坡而建,灌溉是茶园管培过程中的一道难题。“传统种植,灌溉只能靠天上的雨水,茶园收成看天吃饭。”湖南金井茶厂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宇说。

      利用现代农业设施,实现智慧种茶。金井茶园安装自动喷灌系统,将茶园分解成20多个区域,通过智慧控制平台,只要在手机上轻轻一点,就能实现精准喷灌。

      去年,我省遭遇持续干旱天气,金井镇其他地方的茶园因此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周边的茶园,要么枯死,要么减产。金井茶园在自动喷灌系统加持下,没有受到影响。”周宇说。

      自动喷灌系统不仅为茶园解了渴,还减少了成本投入。周宇算了一笔账:如果采用人工灌溉,5000亩茶园一年至少需要40万元。利用自动喷灌系统,5万元就可搞定。

      太阳能“路灯”也是杀虫“神器”

      在金井茶园行走,一盏盏半人高的“路灯”以及安插在茶树上的一块块黄板,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这是给害虫布下的天罗地网。”周宇说,金井茶园是生态有机茶园,不打农药,也不施化肥,做好病虫害防治十分关键。

      一盏盏“路灯”是太阳能风吸式杀虫灯,晚上自动亮起,利用蚊虫趋光的特点,捕杀在空中飞行的虫子。

      记者看到,太阳能风吸式杀虫灯能发出蚊虫喜欢的白光和紫光,当蚊虫飞近时,灯下面转动的风扇会产生负压吸力,蚊虫随气流被迅速吸入集虫器内,随之被消灭。一盏太阳能风吸式杀虫灯可以管约20亩地。

      防治地上爬的蚊虫,金井茶园也有“神器”。

      在葱葱郁郁的茶树之间,每相隔约1米,即有一块显眼的黄色板,上面粘着许多小虫子。

      “这是全降解诱虫板。”周宇介绍,诱虫板鲜亮的黄色会吸引爬行类虫子往上面爬,一旦爬上去,诱虫板上如胶水一样的液体便会将虫子粘在板上,无法动弹。

      这些物理灭蚊“神器”,为整个茶园搭建起一张蚊虫“防护网”,天上飞的、地上爬的,一网打尽。

      揉捻设备与人手形状一样、温度相同

      从茶园采下的鲜叶到杯中的茶叶,传统制茶要经过摊青、杀青、揉捻、初烘、再揉捻、再初烘、提毫、足火等8道工序。

      金井茶园通过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相结合,在保证茶叶品质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制茶设备,实现传统制茶向数字化升级。

      走进金井茶园智能制茶车间,一股茶香扑鼻而来。上千平方米的车间里,8台机器马力全开。

      “8台机器分工明确,各自负责8道制茶工序中的一道。”金井茶园制茶师傅王仲清说。

      杀青环节,茶叶被履带送到炉子里,炉子里的高温和紫外线可杀死叶绿素和有害物质。

      揉捻是制茶十分重要的环节,决定茶叶口感和品相好坏。记者看到,揉捻的设备与人的手掌形状一样,温度恒定在37摄氏度左右,与人手掌温度相同。

      “赋予机器温度,做出来的茶叶才有灵魂。”王仲清对记者说。传统制茶,1名工人1小时只能制二两干茶;智能制茶,1名工人1小时可制茶30公斤左右。

      智能制茶提高了效率,还提升了茶叶品质。在包装车间,经过8道工序做出来的茶叶再次被一个大机器吃进“嘴里”,再经过摇筛、选茶两个环节才能出炉。

      摇筛环节,通过机器均匀摇动,将茶叶中残留的细小颗粒筛出来;选茶环节犹如微信扫码识物,机器里一排摄像头对准茶叶一扫,几秒钟便可将茶树杆和大片茶叶识别出来。最后通过智能分拣,剩下的茶叶片片均匀。


    0
    收藏
    点击回复
        全部留言
    • 0
    更多回复
    热门分类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