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收藏
  • 举报
    X
    河南省淅川县:壮大林果产业 拓宽致富渠道
    144
    0

      “我这3亩多杏李销售不用操心,镇村干部齐上阵,跑前跑后帮着销,往年没人要的青果也能卖出去,仅这一单,就让我增加了7000元收入!”近日,在河南省淅川县老城镇马沟村,杏李种植户寇爱玲看着装车出发的一万余斤杏李,高兴地合不上嘴。

      “谁能想到咱这曾经荒山成片、人均八分地的穷山村,现在日子这么好。”想想过去的苦日子,算算现在的好收成,寇爱玲笑得一脸灿烂。寇爱玲一家四口人,丈夫去世后,家里的担子全压在她一个人身上。因为家中缺少劳力,村干部就亲自上门帮她打包、运输、装车。

      老城镇地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21个行政村村村环库、户户临江,既要保护水质,防治传统种植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又要保障发展,带领广大乡亲致富增收,近年来,老城镇立足镇情实际,找准保护水质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合作社投资苗木、农资和技术,群众提供土地、人工,公司兜底回收,发展杏李等生态产业。

      “刚开始,杏李品种、质量良莠不齐。经过改良,全镇杏李品种由18个减少到8个,品种更优、品质更高。”老城镇党委副书记范沛介绍,从2020年开始,在政府的引导下,老城镇依托合作社开始品种改良升级。

      “产业提质,提升的除了经济效益,更为乡亲们添了致富增收的‘底气’。”老城镇镇长李红印介绍道。如今,各村的杏李园被打造成了果树管理培训班,月月都有专业技术员,现场手把手教村民修剪、拉枝、疏果、施肥、套袋等技术,已经有500多名群众通过考核取得了林果管理乡土人才证书,村村都有了自己的林果技术员。

      “种得好,更要卖得好!”全镇3万余亩杏李进入盛果期后,销售问题始终是老城镇党委政府心头的一件大事。当下正值杏李采摘季节,镇村干部三天两头就往村里跑,实时掌握销售情况。

      “我们专门成立杏李销售工作专班,领导班子分包到村,负责各村杏李销售工作。在与往年客商保持联络的基础上,通过各种途径扩大招商范围,拓宽销售渠道。”老城镇镇长李红印介绍,对有销售意向的客商,镇主要领导亲自陪同到各村杏李基地查看长势,并出面签订预售协议,坚定客商信心。同时,根据不同果品标准,针对性培训分拣熟练工,提高分拣效率。及时解决果品交易过程中各种纠纷矛盾,积极维护市场秩序,有效保障客商收购果品最优化,果农收益最大化,防止出现坑商、骗商等不良现象。

      “今年已经是我来淅川收购杏李第3个年头,杏李对生长环境要求高,淅川气候温和,水质好,长出来的杏李品质很有市场,我已经跟镇上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一位正在核对订单的福建客商介绍道。

      “未来,我们谋划在每个村里都建设1个以上、不低于50亩的精品果园,把林果产业发展与村集体经济相结合,将杏李精心打造成集果品采摘、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特色林果产业,带动果农收益像蜂糖李一样甜美!”老城镇党委书记刘永亮信心满满。

      不止在老城镇,截至目前,淅川县已累计发展软籽石榴、杏李等林果23万亩,走出一条发展林果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2022年,全县林果业产值达6亿元,山区群众40%的收入来自林果业,10万库区群众依托林果走上了增收致富路。



    0
    赏钱
    收藏
    点击回复
    更多回复
        你可能感兴趣的主题
    恢复多功能编辑器
  • 3 1
  • 推荐内容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