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收藏
  • 举报
    X
    积分兑换超市激发村民环保热情
    103
    0

      本报记者 刘家伟

      “我又来‘送货’了,这回是3袋旧衣物,给我记上9个积分,这个月打算兑换条毛巾,再兑换瓶酱油。”7月15日,台安县新台镇德生村村民王影来到村里的“环保兑换小超市”,将带来的旧衣物摆放进超市储物间后高兴地说,“自从有了这个‘环保兑换小超市’,有些日用品都不用买了,直接用积分就能兑换。”

      王影口中的“环保兑换小超市”,是德生村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实现垃圾“变废为宝”专门实行的一套激励机制。平时,村民将家中的废旧塑料、衣物、纸板、农药瓶等垃圾随时送到“环保兑换小超市”,然后可按照相关规则得到对应的积分,每个月的20号,便可利用得到的积分兑换生活用品。

      为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能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德生村在台安县先行试点推行分类垃圾积分兑换生活日用品机制,以此引导村民转变观念,调动村民参与生活垃圾治理的热情,真正把垃圾分类工作做到常态化、精细化、专业化。

      走进德生村的“环保兑换小超市”,只见两排货架上,酱油、精盐、牙膏、牙刷、洗衣粉、卫生纸等生活必需品琳琅满目。特别是挂在墙壁上的关于垃圾分类积分及兑换细则的说明格外醒目,牙刷每支1个积分、食盐每袋2个积分、洗衣液每袋6个积分……村民可根据积分数量,自由选择兑换各种物品。

      “这里摆放的所有物品都是用积分兑换的,不用花钱。”“环保兑换小超市”负责人于峰介绍,“这些生活必需品的资金来源都是靠垃圾再利用得来的,上回1.8吨垃圾卖了230多元,这些钱也全部用于超市上货了,垃圾就这样实现了回收利用,变废为宝。”

      在推行积分兑换机制的同时,德生村还通过发放倡议书、环保知识彩页、《致村民一封信》及面对面宣讲等形式,进行全覆盖式宣传,提高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动员村民自觉做好“门前三包”工作,推动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中。

      “积分兑换机制已成为咱村人居环境变化的催化剂,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村民参与生活垃圾治理的积极性。”德生村党支部书记李自柏介绍,试点开展以来,共回收分类垃圾30余吨,村里的人居环境因此也得到了明显改善。目前,这种垃圾分类减量模式正在台安全县推广。


    0
    赏钱
    收藏
    点击回复
    更多回复
        你可能感兴趣的主题
    恢复多功能编辑器
  • 3 1
  • 推荐内容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