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位于河南省新乡县龙泉村的一处农田里,来自周边村镇的20多位种粮大户正在观摩一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高效肥示范田作物测产。测产由多位农业管理和技术专家监督指导,种粮大户和当地技术人员共同参与计量,测产结果显示,玉米平均单产656.49kg/亩,大豆平均单产122.07kg/亩。相较于大田净作,玉米产量稳定,同时每亩多收一季大豆,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
这一测产结果是在当天举行的耕地质量保护提升暨大豆玉米复合种植高效肥料应用观摩会上发布的。观摩会由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主办,旨在通过推进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的高效肥料技术示范,加快构建“用养结合”的耕地可持续利用机制,大力培育健康土壤,提升耕地质量,推动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来自各省耕地质量监测保护系统、部分肥料生产企业、种粮大户的代表在观摩活动中交流复合种植用肥技巧和耕地地力提升的有效做法。
复合种植
在使用中养地
“想要有好产量,得先要花上两三年养肥了土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不仅能保住产量,还能培肥土壤。等地力提上来了,接下来几年净作或继续间作,都能有更好的基础。”有着数十年种地经验的翟坡镇寺王村种粮大户李新玲对土地“用养结合”有朴素的理解。
2022年,李新玲开始进行70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从两季的结果看,复合种植的玉米产量基本能跟往年净作的玉米产量持平。此次观摩活动中,李新玲发现,示范田里玉米籽粒更结实饱满,她推测与肥料的施用有关,于是也来取取经,争取明年种出更高的产量。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改单一作物种植为高低作物搭配间作,在年际间实行带间轮作,能充分发挥玉米边行优势和大豆固氮养地的作用。该种植方式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减少单一作物对土地的连续占用,降低土壤中病虫害的发生。同时,带间轮作中,大豆固定的氮能为玉米提供额外的氮素营养,减少化肥的施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是中国传统农耕技术与现代农业发展实际相结合的有益探索,有效地解决了粮豆争地矛盾,为扩大大豆生产提供了全新方案。”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主任谢建华表示,要树立“亲土种植”理念,通过提升耕地质量来提高单产,以质量换数量、释放保供潜力;通过改善土壤生态来保障食品安全,以生态促质量、兜牢安全底线。
记者从观摩会上了解到,复合种植优势互补,年际间的轮作,让不同地块的土壤营养“调和”互补,有效改善了土壤结构,在使用中培肥地力,为提升耕地质量开辟了新途径。此外,通过筛选复合种植相配套的最适品种、种植模式和高效用肥方式,不仅可以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还能进一步降低过量化肥对土壤养分、结构的负面影响,培肥土壤。
高效施肥
节约投入养地
“肥料能够为作物生长提供营养,但大豆玉米两种作物所需的肥料品类不同,用量也有差异,并不是肥料越多就越高产。我们通过开展不同肥料种类、不同肥料用量的试验示范,试着找到最优的用量和更高效的肥料利用技术,不仅能够促进作物增产,而且还能减少过量的化肥施用,更好地保护耕地,促进地力的提升。”河南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农技研究员李慧表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相较于传统单一作物净作,在种植模式、肥料施用选择方面,都需要更深入的技术探索。
肥料中的营养元素是农作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但过量的化肥施用,不仅增加了农资投入成本,而且会对土壤健康产生负面影响。选择高效肥、“测土施肥”能够平衡作物对养分的需求和土壤养护两者的关系,实现节支增效、优质高产和养护土地的目的。
“通过品种、肥料等的配套优化,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能够实现理想的产量。”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刘天学介绍,自2022年以来,河南农业大学和河南心连心化工集团在新乡县多个百亩示范方开展试验示范,通过品种筛选试验、配套肥料试验、除草试验、病虫害防治试验和不同种植模式试验等,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进行了配套优化。从多个不同试验示范田块的测产结果来看,玉米亩产均保持在650公斤以上,和新乡县玉米的高产水平相当,实现了玉米基本不减产、多收100公斤大豆的目标。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在全国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组织开展耕地质量保护提升新技术新产品试验示范,连续多次组织召开现场观摩和培训活动,积极促进粮食丰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谢建华表示,要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坚持“以土为本,测土用肥”的理念,为加强耕地质量保护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多方向探索
建立“用养结合”机制
耕地质量保护是长期的系统性工作,包含耕地数量、质量、生态等多方面的保护,需要各地方各领域多门类多方向地实践探索。
观摩会上,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张金龙分享了河南省耕地保护的经验。近年来,河南省开展土壤治理,推广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开展耕地质量监测,实施种养结合的永续利用方式,开展试验示范,发挥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肥料企业的作用,通过试验示范研发新产品、新技术,高效利用水土资源,为粮食单产提升提供新的路径。为提升耕地地力,河南省每亩平均投入650元,预计到2025年建成150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耕地等级全部达到4等以上,绝大多数达到3等以上,成为高产稳产田,每年能增收粮食30亿斤以上。
与会代表表示,要传承发扬“用养结合”的农耕文化,以农作物优质高产高效和耕地质量同步提升为双重目标,加快构建用养结合的耕地可持续利用机制,实施耕地土壤有机质提升行动,加大有机肥施用力度,持续推进秸秆还田、绿肥种植、粮豆轮作套种等用地养地措施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大力培育健康土壤,促进耕地土壤养分平衡,不断提升耕地生产能力,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
站长:乡村生活网;联系电话:023-72261733 ;微信/手机:18996816733;邮箱:2386489682@qq.com;
办公地址:涪陵区松翠路23号附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