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收藏
    X
    盐碱地治理主要路径
    2
    0

      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青年理论学习小组

      主要改良措施

      目前,国内外各种盐碱地改良措施可归为四类。一是工程措施,包括建设灌排渠系(明沟、暗管、竖井)、平整土地、掺沙降容等。通过完善灌排体系,淋洗和排除土壤盐碱,科学调控地下水位,是治理盐碱地的根本途径。二是农艺措施,包括合理灌溉、深松深耕、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解决盐碱地有机质含量低、质地黏重、土壤板结等问题,调节土壤水肥气热,逐步提升土壤肥力,增强土地生产能力。三是化学措施,是指向土壤中添加化学改良物料,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洗盐排盐效率,促进作物生长。四是生物措施,包括种植盐生植物、耐盐绿肥和饲草,施加土壤有益微生物,以渔降盐治碱等,加速耕层熟化,促进脱盐改良。

      工作路径

      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盐碱地综合利用工作推向深入。一是摸清底数、搞好规划。结合正在开展的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尽快全面摸清盐碱地资源底数。加快编制盐碱耕地治理专项实施方案,针对东北苏打盐碱区、西北绿洲盐碱区、黄河中上游灌区盐碱区、滨海盐碱区、黄淮海平原盐碱区五大类型区,明确目标任务、分区治理重点和保障措施。二是加快治理、抓好试点。结合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分区分类开展盐碱耕地改造提升和耕地盐碱化防治。扩大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范围,探索不同地区盐碱地综合利用的有效路径。三是强化攻关、“以种适地”。聚焦农艺抑盐、工程排盐、节灌控盐、生物治盐等方向,推进技术创新。“以种适地”同“以地适种”相结合,加快培育和推广耐盐碱新品种。四是突出特色、拉长链条。落实大农业观、大食物观,选准特色产业,加快培育龙头企业,打造盐碱地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大文章,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供给能力。


    0
    收藏
    点击回复
    更多回复
    热门分类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