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收藏
    X
    湖北:做好跟踪服务 保障农机跨区作业不误农时
    36
    0

      “跨区作业,既要按政府要求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又要让客户满意。”4月26日晚,湖北荆门钟祥市燕兴农机合作社跨区作业负责人吴文祥在安徽阜阳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

      农忙时在家作业,农闲开着“铁牛”跑全国,近年来湖北每年发放农机跨区作业证超1万份。据4月27日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农机化处统计,自今年3月23日起,已发放联合收割机插秧机跨区作业证3710份,湖北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做好跟踪服务,方便农机手开展跨区作业。

      疫情防控期间外出作业,后勤保障是关键

      吴文祥是以父子搭档的方式开展跨区作业。4月10日,他带着30台无人机、60人的团队跨越千里,到安徽阜阳完成40万亩小麦飞防任务,4月底进入扫尾阶段,5月继续北上河南濮阳完成小麦飞防订单。

      “有合作社安排订单和后勤,机手两人或4人包一个村,‘两点一线’作业,减少人员接触。”吴文祥介绍,机手每到一地下高速,都会有当地政府工作人员接应,发绿色通行证,落地做核酸检测、至少每3天做一次。从早7点工作到晚10点,挑灯夜战是常态,歇人不歇机。

      “疫情防控期间派农机手外出作业,有风险也有机遇。”燕兴农机合作社负责人王淑燕向记者介绍,今年跨区作业订单比去年翻了3倍,但要做好后勤保障服务,外出前主动向所在地及目的地农业农村部门报备,包括机手姓名、身份证号、车牌号、无人机编码、作业时间等信息,办理跨区作业证,并随时沟通解决机手诉求,目前团队运转良好。

      重信用重服务,订单作业稳定农机手队伍

      “疫情期间外出作业风险不可预期,只要之前签了合同,合作社都会尽量执行。”正在湖南岳阳作业的湖北襄阳市襄州区鑫美农合作社理事长涂化平告诉记者,4月,他和合作伙伴带了50多台农机,在江西、湖南的7个县共建育秧工厂,完成早稻机插秧订单两万多亩。

      这期间,涂化平签的订单区域只遇到1个中风险区,有的机手担心被隔离后自家田没人管,提前返乡,但大多数机手还是选择留下来,克服困难完成订单。

      涂化平认为,由于农机服务季节性强,农机合作社发展首要难题是培养专业、稳定的农机手团队。合作社与湖北荆州、荆门等地同行共享跨区订单资源,服务信誉也非常重要。5月,他们会回乡种一季中稻,等江西、湖南早晚稻“双抢”时再出来跨区作业,作业涵盖早、中、晚三季稻,能最大限度提高设备使用率。

      跨区作业收入可观,闭环管理加强服务指导

      吴文祥、涂化平所在的钟祥、襄州均是湖北农业、农机大市(区),当前正从农业机械输入型向输出型转变,在开展跨区作业服务中,当地的大马力、自动化机械得到充分利用。

      “外出作业农机手返乡后,也都按照疫情防控要求统一闭环管理,不搞特殊化,农机部门会做好跟踪服务。”钟祥市农机发展中心主任陆中权介绍,近年来,当地每年跨区作业区域不断扩大、机手数量逐年增多、收入不断增加。一般从事跨区作业3个多月,每名农机手平均收入10万元以上。钟祥市在农机销售、机手培训、跨区作业等领域的服务性收入超5亿元。

      近日,湖北省政府要求,切实保障当前农机正常作业秩序。对于跨区开展县域转运农机作业的,要根据农机作业人员实际行程、是否涉疫等情况,精准实施“即采即走即追”闭环通行管理,落实高速公路免费通行政策,不得简单以农机登记地、户籍地、通信行程卡绿色带*为由限制跨区作业;设立跨区作业接待服务站,加强对跨区作业人员的指引服务,引导其直接到约定的作业地块,确保有序流动、定点作业、在线结算。


    0
    收藏
    点击回复
        全部留言
    • 0
    更多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