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收藏
    X
    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br>77.7万亩农田灌溉减少深层地下水开采量0.49亿立方米
    10
    0

    “目前,京杭大运河保持全线有水状态。”6月2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补水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魏山忠介绍,为推进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和河湖生态环境复苏,改善大运河水资源条件,恢复大运河生机活力,水利部联合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四省(市)开展了京杭大运河2022年全线贯通补水工作。今年4月-5月,统筹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北延工程供水、四省(市)本地水、引黄水、再生水及雨洪水等水源,向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707公里河段进行补水,4月28日实现全线贯通,5月底完成集中补水任务。

    4月-5月,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段共补水8.4亿立方米,达到计划补水量的163%。根据水利部对京杭大运河2022年全线贯通补水的评估,此次集中补水取得的成效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有效回补了地下水。截至5月底,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707公里河段以及补水线路沿线1200多公里的河道入渗地下水量为2.69亿立方米,占水源补水总量的32%,地下水位较去年同期稳定或回升。二是减少了深层地下水的开采。天津市、河北省等地16个县88个乡镇的77.7万亩农田改用大运河的水进行春季灌溉,在此期间季节性关停机井8521眼,相应减少了深层地下水开采量0.49亿立方米。三是河湖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根据遥感影像的解译分析,补水期间,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河段水面面积达到了45.1平方公里,较补水前增加了4.1平方公里,补水沿线河道和衡水湖增加的水面积达到了12.4平方公里。根据地表水、地下水水质监测以及对水生态做的调查分析,补水后河道水质有所改善,地下水的水质基本稳定,河道内的浮游植物种类增加,生物多样性指数增加,水生态状况得到改善。四是促进了大运河的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此次补水实现了黄河以北段近一个世纪以来的首次全线贯通,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带来了更多鲜活的素材和场景,为大运河文化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补水期间,大运河沿线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化旅游活动,生动地展示大运河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时代价值。

    京杭大运河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活态遗产,具有防洪排涝、输水供水、内河航运、生态景观等功能。二十世纪以来,受到人们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段的水资源短缺,河道断流,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问题突出。

    魏山忠表示,贯通京杭大运河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从生态角度看,此次补水阶段性实现了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段从断流到全线有水、有流动的水的转变,改善了河道水资源条件,回补了河道周边亏空的地下水,对大运河沿线生态环境修复、建设大运河绿色生态廊道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从社会角度看,通过补水修复大运河生态环境,恢复带动岸线保护和服务提升,增强大运河管护能力,逐步恢复和提升大运河的各项功能,推动改善沿线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从文化角度看,通过贯通补水,逐步重塑大运河成为“有水的河”,为更好的承载大运河文化功能创造了条件,带动大运河文化重焕活力,为延续壮美运河的千年神韵提供了水利保障。


    0
    收藏
    点击回复
        全部留言
    • 0
    更多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