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收藏
    X
    抓示范重引导 乡村更有内涵
    26
    0

      乡间小道干净整洁、村寨景致秀美隽永、布依歌谣美妙动听、溪水潺潺倒映彩霞……美丽乡村该有的样子,在龙里县醒狮镇谷新村都能感受到。谷新村突出问题导向,不断破解发展难题,积极组织发动群众加入志愿服务队,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大力整治滥办酒席、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孕育出一个和谐富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新农村。

      在长顺县广顺镇核子村,风吹茭白,绿浪阵阵。如今的核子村不仅有颜值,还有内涵。在建设特色田园乡村过程中,核子村紧扣特色产业,整合各类资金1013万元,探索形成以茭白种植为主体,折耳根、辣椒种植为双翼的“一体双翼”集体经济发展路径,鲜甜的茭白成了该村生态产业、特色产业,为群众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撑。
      如今的黔南大地,有颜值有内涵的村庄处处可见。
      黔南州按照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自上而下、村民自治、农民参与的推进机制,通过聚合资金、项目、政策等资源,梯次推进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推动了乡村振兴开新局。该州坚持因地制宜、规划先行,科学编制实施“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规划,精准施策,分类推进5个引领示范县、5个重点推进县和2个夯实基础县乡村振兴工作,加大整合各方力量资源,加快补齐突出短板,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开局起步。
      同时,将全州1355个有农村人口的行政村划分为“引领示范村446个、重点推进村468个、夯实基础村360个、移民安置社区81个”四种类型。在过渡期内,从财政、土地、人才、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予以集中支持。并印发《黔南州推进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的指导意见》,成功申报5个村列入第一批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村名单,全州32个村纳入州级首批示范试点。
      在产业振兴方面,突出发展生猪、茶叶、蔬菜、水果、刺梨、中药材六大主导产业,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效益。大力实施优质粮油和生猪、茶叶、蔬菜“3个100”工程。
      在人才振兴方面,面向社会公开引进581名镇(乡、街道)事业单位优秀青年人才汇聚基层、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开展人才培训项目47个,累计培训5225人次,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
      在文化振兴方面,积极办好全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都匀国际茶人会等特色文体旅活动。深入挖掘水族端节和卯节、布依族“三月三”等重点民族节庆。深度挖掘自然文化遗产地和“非遗”资源,打造一批民族特色文化旅游精品。全面推进示范点文化品牌建设,打造示范点群众文化品牌17个等。

    0
    收藏
    点击回复
        全部留言
    • 0
    更多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