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收藏
  • 举报
    X
    拆清楚 改到位 美起来——福建省漳平市扎实开展农村改厕
    131
    0

      张海斌 林美芳

      在福建省漳平市官田乡豪山村,道路边上一座崭新的公厕格外显眼。红棕色的木质屋顶与裸粉色瓷砖墙面相搭配,既古朴又大方,如果不是看到“公厕”的字样,很难让人相信这是一座公厕。走进去细看,虽然占地不大,但有单独如厕空间,洗手台、镜子、纸巾、除臭、照明等设施功能一应俱全。

      家住附近的村民老陈,负责公厕每天的卫生管理工作。他告诉记者,村里几十年的旱厕改建成了干净便捷的现代公厕,又干净又方便。

      近年来,漳平市按照“拆清楚、改到位、美起来”三步走的要求,循序渐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以厕所革命“小切口”推动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大提升”。

      “厕所入户不好用怎么办?”面对村民的犹豫,西园镇基泰村在刚推进改厕时采取了“旱厕过渡”的模式。“对厕所入户的村民,暂不拆除原有旱厕。村民一边用现有旱厕过渡,一边试用新的厕所。”村党支部书记叶启义介绍,“待适应后,再完全拆除村里的传统旱厕。”这种方式获得了村民的支持,基泰村337个传统旱厕目前已拆改完毕。

      “旱厕过渡”的拆改做法不仅在基泰村施行顺畅,更在漳平市全市推广开来。通过“先建后拆”“以奖代补”等形式,先对目前仍在使用的旱厕进行户厕无害化新建改造,逐步再对旧厕(旱厕)进行拆除。2020年以来,全市拆除旱厕1.38万个。

      “水冲厕所用着是干净,可是我真的舍不得家里沤的农家肥。”家住西园镇可人头村的叶金田如实跟记者讲着他改厕之初的困惑。“没想到村里改厕还考虑到了这一点,村里的公厕就能给我提供农家肥呢!”叶金田满意地说。

      原来,可人头村考虑到农村需要农家肥肥田的习惯,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在村里的公厕化粪池处预留一个活动口,家里要施肥时,村民自己打开就能用。

      漳平市各乡镇在改厕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农村生活习惯、基础设施配套等因素,采取按需新建、改建与方便村民生产生活相结合的方式,实施“一村一策”,力求农村厕所改到位,让农民用得满意。

      “别看现在都是花花草草,以前这里到处是垃圾!”正在溪南镇东湖村步道散步的邱大爷,回忆起从前脏乱差的东湖村仍然直摇头。

      “好在村里把散乱的旱厕整改后,蓄粪池也建到地底下了,这几处池塘,夏天还能养鱼种荷花呢!”邱大爷喜滋滋地说起了现在村里的改变。

      近年来,东湖村村民陆续改建传统旱厕,粪水经过净化后达标排放到人工湿地,村里的环境焕然一新。清澈的小溪穿村而过,明清院落尽显古韵之美,东湖村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胜地。

      在实现农村人居环境从“脏乱差”向“绿净美”转变的同时,漳平市整合叠加11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7个实绩突出村的项目建设,聚焦聚力以点带面,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大力发展乡村“美丽经济”。让村民享受美丽生态的同时,还在家门口就吃上了“生态饭”。


    0
    赏钱
    收藏
    点击回复
        全部留言
    • 0
    更多回复
        你可能感兴趣的主题
    恢复多功能编辑器
  • 3 1
  • 推荐内容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