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乡村资讯

    <font color="#000">湖南省长沙县:探索小微水体管护新路径</font>

    2023-11-23 00:36:32

    13 0

    “在小微水体整治之前,花果村生猪养殖较多,生活污水直排,原来的水塘变成了一口黑臭水体塘,水葫芦泛滥成灾,每到夏天蚊虫滋生,对村民的生产生活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11月17日,当记者走进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果园镇花果村的花果音乐湿地公园时,果园镇副镇长胡燮一张嘴却回忆起花果村以前的村貌。

    何为小微水体?长沙县河长制工作事务中心主任吴波介绍,沟、渠、塘、坝等不上规模的称为小微水体,相对江河湖库等大型水体单元,小微水体可以认为是江河湖库的“毛细血管”,点多面广,是与百姓生活紧密相关的微观环境。因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管理滞后等多方面原因,造成长沙县境内沟渠、山塘、河流等小微水体存在严重的淤积,水污染问题较为严重,破坏了水体及周边生态环境。

    2019年,长沙市坚持以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为抓手,坚持大小共治、水岸同治,开展小微水体综合治理,将小微水体治理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开展小微水体管护示范片区建设。

    这一年,花果村被列为2019年长沙市级小微水体管护示范片区之一。该片区以张公塘98亩水面为核心,涉及花果村7个居民小组,农户324户,居民1296人。花果村党总支书记、村级河长冯广告诉记者,花果村采用生态绿色理念开展小微水体治理,按照“一户两池(化粪池+隔油池)源头控污、一渠一地(生态渠+湿地)中途净化、两池一岛一带(沉淀池+生物复合制剂池+生态浮岛+植物绿带)末端修复”的治理方式,通过建设三格、四格化粪池、隔油池、沉淀池、生物制剂复合围堰池,将生活污水、粪污水、餐厨水等分类收集、多层次处理,做到达标排放。同时,通过生态湿地、生态浮岛等设施和底泥修复等技术,激活并充分发挥水体和植物的净化能力,修复水生态。

    昔日黑臭水沟典型代表的张公塘,经过治理,水质达到了地表水Ⅲ类标准,一汪碧水映衬着绿树红花、粉墙黛瓦,摇身一变成为了花果音乐湿地公园,小微水体变成了一处处小微景观。

    花果音乐湿地公园。

    冯广说:“花果村的环境好了,村民的幸福感也强了,但最终要把美丽的景色转化成实实在在的价值。以前村民养鸡、养猪,水质污染严重。现在水质变好以后,村民夏冬林流转140多亩稻田养殖小龙虾,创建了‘花果虾’品牌,并获得了湖南省知名品牌。”如今,花果村龙虾养殖大户已有8家,亩产值达到3000-5000元。

    2022年,花果村依托小微水体治理形成的良好生态环境,引进新希望集团在花果音乐湿地公园先后打造“秘途”露营基地、“悦方”音乐餐厅、花果书院、音乐喷泉等系列景观,汇集餐饮、民宿、娱乐、游玩等于一体,带动村集体收入从2019年的2.38万元提高到了55万元。

    人居环境的改变,乡村休闲产业的发展,给村民马敏带来了实打实的实惠。“我把家里的四五亩地以每亩五六百元的价格流转给村集体,又在叁山与肆咖啡屋打工,一个月能挣3000元。不仅收入比以前多了,闲暇时还能在村里散散步,看看美景,日子过得非常好。”马敏在说话时脸上洋溢着笑意。

    花果村仅仅是长沙县开展小微水体治理的受益村庄之一,江背镇金洲村、印山村、五福村等市级小微水体示范片区发展产业的势头不减。

    “偏僻、贫穷、落后是20世纪80年代印山村的‘代名词’,随着水泥、建筑材料企业的入驻,村里的经济是好了,但粉尘、污水污染越来越严重,难得见到绿色。因此,在给村民一个宜居且美丽的生活环境的同时增加村民收入是印山村发展的重中之重,农文旅融合是正确的发展方向。”江背镇印山村党总支书记刘罗仕说。

    印山村天玺湖美景。

    印山村以681亩人工水面的天玺湖为基础,以2022年市级小微水体示范片区建设为契机,通过村集体文旅公司自主经营“印山红”游船、游览车、大黄鸭等游乐设施以及引进第三方运营企业亲子乐园和水上乐园,集群景点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在节假日时致使一票难求。

    “秦皇云梦抛玉玺,南岸峥嵘化印山。造化终随人努力,天玺湖畔福绵延。”漫步在天玺湖畔,只见风光旖旎,景色秀美,湖边围绕着狮王庙、天玺寺、乾坤塔、观景台、特色餐饮民宿等建筑。

    “天玺湖就是我们的‘摇钱树’。”刘罗仕介绍,印山村现有民宿20家、餐饮19家,大约有20%的村民参与到农文旅融合产业发展中来。截至10月份,印山村接待游客55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了3000万元,2023年村民人均收入预计突破7万元。

    河湖长制实施以来,长沙县始终坚持“一盘棋”和流域治理、系统治理思路,一手抓大江大河的综合治理,县内主要河流浏阳河、捞刀河总体水环境质量达到地表Ⅲ类以上水质,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区域内河流出境断面达标率100%;一手抓小微水体日常管护,实现了实现“黑水”变“清水”“臭水”变“活水”,达到“无垃圾、无违建、无淤积、无损毁、无污染”的“五无”管护目标,探索出一条小微水体管护新路径,初步实现产业兴旺反哺水生态环境提升的良性循环。

    作者:尹慧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锐

    推荐阅读

    文章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