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乡村资讯 -> 地方资讯

    社科院张明:三重压力之下,全球滞胀格局恐将延续

    地方资讯

    2023-11-26 18:59:58

    16 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郑青亭 北京报道

    11月2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明在“《财经》年会2024:预测与战略”上预测,未来几年,世界经济格局将呈现“三重不确定”下的滞胀格局。

    在此背景下,张明认为,明年中国经常账户将承压,但金融账户将出现改善。“明年,短期资本可能会从一个比较大的流出,变为比较平衡的流动,甚至有比较明显的流入。”

    此外,他预测,中国的汇市和股市短期的拐点可能正在到来。究其原因,从宏观数据来讲,今年中国经济的底部就是7月,8月、9月、10月连续三个月大部分数据在反弹;其次,中美关系边际正在改善,至少在短期内朝着积极的方向走。国内外机构投资者的核心诉求正在得到改善。

    “从过去这一周的表现来看,汇市的拐点已经得到了市场的验证,所以我们期待2024年中国的股市会有更好的表现。”张明表示。

    张明表示,从整个宏全球观来讲,从2022年开始形成的滞胀格局会继续延续。至于延续到什么时候,这将取决于地缘政治冲突的走向以及未来能不能找到新的方式重塑全球的增长。

    谈及当前滞胀格局的形成,张明认为有三重压力:第一,地缘政治冲突的上行;第二,美元的强周期未来如何走。第三,新冠疫情对全球产业链的影响。

    地缘政治冲突如何影响世界经济?他认为,这主要通过两条渠道:第一,在地缘政治冲突加剧时,大宗商品价格会有更大的波动或者上行,这会加剧全球的滞胀压力;第二,地缘政治冲突直接影响投资者情绪,冲突加剧时,投资者会增持避险资产、减持风险资产,会加剧金融市场的波动。

    他认为,短期内,美国的通胀距离美联储的目标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因此,美联储可能不会再加息了,但是明年上半年降息的可能性也比较低。未来半年时间,全球依然会在比较高的长期的利率环境下运行,这可能会引发新的金融动荡,如近期发生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外流以及今年二季度爆发的欧美银行业危机。

    “未来的风险在哪儿呢?一个潜在风险在美国的高收益债市场,另一个潜在风险在美国房地产市场。此外,美国经济在很高的利率下可能有点不堪重负,因此开始减速。”张明说道。

    至于新冠疫情对全球产业链的影响,他认为,新冠疫情暴发之后,很多发达国家都在反思过去的供应链、产业链战略,从追求效率改为追求韧性。在美国的“近岸外包”和“友岸外包”政策下,全球范围的产业链、供应链形成了区域化、本地化和碎片化的趋势。

    在这一趋势下,他指出,一方面,资源全球配置效率降低,很多商品的生产成本被推高,这使得全球通胀的中枢被缓慢推升;另一方面,中国的全球制造业地位也开始遭受一定挑战。

    展望2024年,中国经济走势如何?

    从中国的国际收支的角度来讲,他认为,以贸易为代表的经常账户会继续承压,可能会面临更多的压力。从出口端来讲,高利率导致的全球经济下行会导致全球需求的下降,同时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美国对中国的很多进口限制也会使得我们对发达国家的出口面临挑战。

    而从进口端来讲,他认为,随着中美双边关系的改善,中国开始从美国大量进口农产品,中国除了自美进口增加之外,大宗商品价格的上升也增加了进口的成本。所以,中国贸易顺差进一步下降可能是大概率事件。

    推荐阅读

    文章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