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乡村资讯 -> 地方资讯

    21对话丨专访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Bert Hofman:中国经济面临不确定性,但不会陷入资产负债表衰退

    地方资讯

    2023-12-30 18:04:30

    9 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何柳颖 深圳报道

    2023年,在新冠疫情余波叠加地缘政治冲突的负面影响下,全球经济复苏面临诸多挑战。

    “目前许多经济体仍在挣扎,许多国家由于利率上升而陷入了债务困境,也有许多国家被迫跟随美国的货币政策,导致国内需求的收紧。的确,世界经济增长形势并不乐观。好消息是,实际情况没有人们担心的那么糟糕,发达经济体(今年)预计将保持经济正增长。”近日,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世界银行中国局前局长Bert Hofman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

    从国际机构的最新预测看,中国经济表现相对乐观。11月29日,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23年中国经济将增长5.2%,高于上次预测的5.1%。11月7日,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上调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至5.4%。

    Bert Hofman预期,中国今年可以实现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同时,围绕中国是否会像日本一样陷入资产负债表衰退的讨论,Bert Hofman给出了答案——No。

    在Bert Hofman看来,中国经济当前正在经历一些动荡,比如房地产市场。“但与日本的情况相比,这不算什么。(当时)日本的资产负债表受到股市、房地产价格和土地价格暴跌的巨大打击,中国远未受到这种程度的打击。”

    提高生产率很关键

    《21世纪》:这几年全球经济深受疫情、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你如何看待如今的经济形势?

    Bert Hofman:全球经济状况的确表现不佳。我们必须承认,目前发达国家有许多问题需要处理,他们仍在对抗通货膨胀。新冠疫情的影响仍然存在,政府债务非常庞大,需要整固财政政策。我们看到,(许多经济体)正在收紧货币政策,这抑制了经济增长。

    目前许多经济体仍在挣扎,许多国家由于利率上升而陷入了债务困境,也有许多国家被迫跟随美国的货币政策,导致国内需求的收紧。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形势并不乐观,包括中国。好消息是,实际情况没有人们担心的那么糟糕,发达经济体(今年)预计将保持经济正增长,这对中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而言很重要。

    具体到中国,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财政刺激措施。预计中国今年可以实现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11月7日,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上调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至5.4%。

    从中期来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相当大的问题,生产率的提高是一个关键。对于发达经济体而言,他们的增长基本上有赖生产率的提高,因为资本投资已经很全面。而生产率的提高需要许多结构性改革,这很困难。

    中国尽管仍通过投资实现增长,但生产率的提高很重要。中国目前正在面临的包括房地产市场、土地销售、地方政府融资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实际上都需要财政革新。中国可以在很多改革领域发力,提高增长速度,实现高质量发展。

    《21世纪》:你认为目前的经济形势倾向于是一个结构性问题还是一个周期性问题?

    Bert Hofman:实际上,很难把宏观经济的周期性问题和结构性问题分开。我认为对于经合组织国家来说,总体上需要先稳定宏观经济,这将牺牲一些经济增长率。然后需要提高生产率,而这需要改革。

    中国在供给侧改革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在促进新兴产业发展方面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当前,工业和制造业正在快速增长,而房地产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正在下降。

    我认为中国仍然缺乏足够的国内需求,消费占GDP的比例仍然很低,依然存在对外部需求以及投资需求的依赖,这需要中央以及地方的财政改革。同时也需要建立一个更强大的社会安全网,一个更好的养老金制度等等。这是再分配的问题,对于任何国家而言都并不容易。

    《21世纪》:目前的消费者信心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吗?

    Bert Hofman:首先我得说,今年的消费实际上并没有那么糟糕。数据显示,消费为中国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从长期来看,中国的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占GDP比重依然较低,在40%以下,而在大多数经合组织国家,这个比例一般在60%-70%,甚至更高。

    从某种程度上说,消费作为一个需求因素,仍然没有对中国的未来发展发挥更有效的作用。信心是一个影响因素,很显然,自新冠疫情以来,人们的信心很弱。这是由于疫情期间,政府采取了一些必要措施,同时房地产市场也产生了不确定性。其次是由于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比如对互联网公司、平台公司实施更强的监管,以及如今就业市场的不稳定性。

    当然,也有一些结构性问题。中国家庭储蓄率非常高,社会保障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包括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障、医疗保险等。同时,企业储蓄率也过高,这加大了投资。我认为,在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之下,投资占GDP的比重不需要太高(比如40%),这些资金应该重新分配到消费环节,或者投入到公共服务领域的结构性改革。

    中国不会陷入资产负债表衰退

    《21世纪》:对于“中国是否会像日本一样陷入资产负债表衰退”的讨论,你有何看法?

    Bert Hofman:简短的回答是,不会。中国经济当前正在经历一些动荡,比如房地产市场。但与日本的情况相比,这不算什么。(当时)日本的资产负债表受到股市、房地产价格和土地价格暴跌的巨大打击,中国远未受到这种程度的打击。同时,中国目前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比离开的人受教育程度高得多,这也与日本当时的情况不一样。

    是的,中国的一些房地产开发商面临着真正的问题,关键在于避免溢出效应进入金融系统、银行系统,确保购房者能得到他们的房子。但这些问题并非资产负债表衰退,我对此表示相对乐观。

    中国经济的确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但我认为,这更像是一种确定性衰退、一种信心衰退,而不是资产负债表衰退。

    《21世纪》:你曾提及中国应更多地投资于科技,能否请你就此展开谈谈?

    Bert Hofman:如果能对基础研究进行更多投资,提高基础研究(经费)占GDP的比例,相信对中国发展而言是非常有利的。 目前中国政府对基础研究的投资力度有待提高,政府应该更多地发力。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的人才很多,可以给予他们更多的资金用于基础研究。

    看好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

    《21世纪》:目前美联储已经连续三次暂停加息,你如何预测美联储的后续货币政策走向?将产生哪些影响?

    Bert Hofman:在美国,通货膨胀似乎正在得到控制。我认为,从中期来看,我们可以预期利率下行,这对负债方以及负债高企的国家而言是好事,他们可以支付更少的利息。同时,利率下行也有利于美国的房地产市场。通常而言,利率下行,债券价格会上升,对于债券市场也有好处。

    《21世纪》:“全球南方”的崛起引起了很多讨论,你尤其看好哪些新兴市场的发展?

    Bert Hofman:从数据上看,我认为印尼和印度的表现都比较好,这是两个人口大国。同时,我也观察到一些非洲国家表现出色,现在许多非洲国家都已经签署了贸易一体化的相关协议。事实证明,这是相当有益的。我认为,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值得期待。

    (本报记者胡慧茵对本文亦有贡献)

    推荐阅读

    文章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