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乡村资讯

    用“中国经验”回答世界性农业问题

    2024-02-08 20:07:31

    10 0

    2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从2004年起,中央一号文件连续21年以三农为主题。值此新年即将来临之际,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提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路线图”,在备受国内各界关注的同时,也引发了国际组织代表与各国驻华使节的热烈讨论。

    粮食安全是头等大事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2023年,中国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继续强调,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

    “耕地是农业的命脉,良好的农田和水利等基础设施是农业的根基,中国把耕地和种子视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两个要害’,把耕地像眼睛和熊猫一样保护,这在世界上是难见其二的。”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主任谢建民说。

    “2023年中国全年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这得益于中国政府关于扩大耕地面积、推动良田升级改造、改进良种、推动农业机械化、推广农业生产中的技术创新等政策实践。”国际农业发展基金(IFAD)驻华代表兼东亚区域主任倪华(Nii Quaye-Kumah)表示,中国在农业领域取得的成就告诉世界,通过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和足够的投资,在农业从业者的共同努力下,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终将实现。

    “几十年来,中国从‘吃不饱’到‘吃得饱’再到‘吃得好’,这一历史性转变既是中国自己的伟大成就,也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重大贡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驻华代表处临时代办张忠军称,中国在农业政策、科技投入等方面的经验值得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借鉴。

    美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农业参赞罗勃特·汉森说:“过去四十年来,美国农业部、农业贸易协会及美国农民与中国同行互相分享产品和经验,解决农业问题。未来,美国农业部将继续与中国深化农业合作,共同维护两国及世界的粮食安全和农村地区的繁荣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民收入持续增加,食物消费结构不断变化。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多渠道拓展食物来源,探索构建大食物监测统计体系。

    “如今粮食、饲料、蔬菜、肉类等农产品的稳定供应,对于国民经济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韩国农村振兴厅驻京办事处首席代表徐明哲认为,尤其是大豆和玉米等饲料谷物,由于进口量大,从粮食安全角度考虑,依赖有限国家的进口绝非好事。“中国的进口多元化政策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及时的。”徐明哲表示。

    “千万工程”铸美丽乡村

    2023年是“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二十年间,“千万工程”在浙江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我曾经走访过浙江温州的农村地区,那里环境整洁有序、人民友好,传统文化被很好地保护和传承,村庄充满活力,发展前景广阔,令我印象深刻。”泰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农业领事吴佩贤(Adhinand Indrapim)表示,和美乡村的建设需要因地制宜进行发展规划、重视环境保护、支持农民创业、尊重并发展当地传统文化。

    徐明哲说:“我坚信‘千万工程’将成为其他国家及中国其他省份的优秀榜样。”同时,农民是农村地区活力的来源,在农业生产和国家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提升农民的收入和幸福感非常关键。“农业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机械化和自动化等技术来提升,但农村地区的活力一旦丧失,就很难恢复,也很容易造成农业系统的崩溃。”他说。

    “IFAD在中国的项目通常位于中国中西部偏远的农村地区,主要致力于投资中小农户,帮助刚完成脱贫的农户增收,以避免他们重新陷入贫困,同时增强他们面对各种自然灾害等冲击的抵抗力。”倪华说,“我们也在项目中设立了创业基金,为小微型农业企业和创业者,特别是青年和妇女提供激励和支持,鼓励年轻人回乡创业。”

    “一带一路”续农业合作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农业一直是“一带一路”合作的重点领域,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也明确提出要深化“一带一路”农业合作。

    FAO是最早支持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组织之一。张忠军表示,未来FAO愿与中国及其他共建国家一道,通过政策对话和知识分享,共同探讨农业发展的新实践;促进技术交流与能力建设,提升各国农业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合作研究和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合作推广可持续农业技术与实践。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于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升全球粮食体系的韧性十分重要。”倪华说,“IFAD与中国追求的愿景高度一致,我们愿意同中国携手,在南南合作中共享中国经验,支持更多国家的农业发展。”

    “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积极参与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沿线国家包括越南、格鲁吉亚,以及非洲等地区合作,交换种质资源,共同培养科技人才,合作研究课题,积极促进共建国家马铃薯产业发展。”谢建民说。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中国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亚和非洲地区开展农业合作,与当地农民一起耕种、提供适当的技术支持、扩大供应链,发展因地制宜的生产模式。”徐明哲说,“我期待在‘一带一路’的下一个十年里,韩中两国的农业贸易和科技合作在互信的基础上更加成熟。”

    当展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下一个十年时,吴佩贤告诉记者:“我们对泰中之间农业合作的发展寄予厚望,会利用好‘一带一路’平台,与中国在技术研究、贸易投资、能力建设等领域继续合作,共同应对挑战,支持可持续农业发展,为全球农业的共同繁荣作出贡献。”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赵洁 董家琛 宫宇坤

    推荐阅读

    文章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