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乡村资讯 -> 地方资讯

    且将鸿鹄气 付予山塬间

    地方资讯

    2023-05-31 19:53:53

    61 0

      脖颈上布满了粗糙暗红、铁铸一般的晒伤瘢痕。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敢作敢为、“自找苦吃”的“硬核青年”。

      蒋海洋,作为全省种第一大镇灵宝朱阳站的站长,他的“火热青春”一直与叶密不可分。

      2022年6月,刚刚赴任朱阳站站长的蒋海洋就遭遇了罕见干旱,,正值旺长期的叶“无精打采”,放眼望去低垂了一片。

      叶是村里最大的支柱产业——每年,朱阳镇吴家垣村70多户农民靠叶收入600多万元,叶是大伙儿致富奔小康的盼头。可在十年九旱的豫西山区,农民靠天吃饭,塬上储水困难,……

      找水!蒋海洋果断做出决定:要把“救命水”挨家挨户送到地里,解决大家燃眉之急。强忍颈椎移位的疼痛,蒋海洋跑政府、跑卡点、跑水站……经过多方协调,一辆辆洒水车缓缓驶入田时,焦盼多日的村民拥簇着他,眼里有了亮光。

      “蒋站长‘好把式’,叶上的门道儿,他都懂!”农张吉焕抻着大拇指说。在农心中,蒋海洋是万能的,叶生产中遇见的所有难题他都能耐心准确地答疑解惑。可只有蒋海洋知道,自己7年的本硕留学经历对于叶生产来说,几乎帮不上什么忙。

      “没有技术就没有方向,打铁还需自身硬。”7年前,初入叶条线的蒋海洋四处碰壁,痛心疾首后他暗自下决心:学技术。

      那些年,蒋海洋“四处求教”,多次赴行业先进单位学经验。凭借“自找苦吃”的劲头,他不仅成为了一名农艺师,为农解决“疑难杂症”,还把论文写在了黄土梁塬上。他先后在国家级、省级期刊发表论文3篇,申请新型实用专利4项,参与了《三门峡市叶质量管理体系》、《豫浓香三门峡叶品牌标准体系技术标准》等管理标准、技术标准的3次大型修订,是三门峡叶品牌标准体系建设领域的“真专家”。

      

      2020年,井窖式移栽技术“火”了,小小的一窝窖为苗“遮风挡雨”,缓苗期短、抗旱能力强的特非常适宜豫西山区,当时就职于五亩站的蒋海洋也想大力推广。

      头炮就打“哑”了——塬上人,脾气犟,对新技术有天然的抵触,可蒋海洋没有退缩。

      他每天带着技员上山,不分昼夜挨家挨户宣传,手把手示范打孔、放苗、浇水稳根等技术要领,组织“农夜校”,苦干到夜幕沉沉才映着路灯回站。走了多少路,讲了多少遍,示范了多少次,没人能够数得清……

      苦心人,终不负。又是一年移栽时,五亩塬上井窖式移栽到位率达到了90%以上,但见连绵不绝的田里,一窝窝小小的井窖护着碧绿的苗……如今的五亩,已然成为了各项叶技术革新推广的“桥头堡”。

      2022年10月10日凌晨,寒风肃杀,一场史无前例的极端霜冻灾害突袭三门峡,丰收在握的叶几乎化为乌有。凌晨3点,蒋海洋在通往朱阳镇运头村的崎岖小路上艰难跋涉。

      望着满地的残农无助的身影,他的心在滴血。

      振作情绪后,他组织协调炕房资源、制定应变烘烤措施、为农做心理疏导……收购期间,他严格执行现场管理“五本台账”、“红黑榜”、“4334工作法”、入户预检制度等,在全域霜冻重灾、叶受损严重的情况下,依然高质量完成了收购任务,高于全市均6个百分点。

      

      收购结束了,4本民情日记、12封感谢信静静地躺在蒋海洋办公室的抽屉里,可这个坚韧的年轻站长却悄悄抹起了泪珠。原来,家中2岁半的宝宝不慎被夹断手指,孩子哭着喊着要爸爸的时候,他强忍着心疼挂断了电话,依然忙碌在收购现场,一次也没有回去过……

      “蒋站长,靠谱!去年,我们村的户均收入超过了8万元,凡是种的,家家都有小汽车!”朱阳镇梁庄村的农刘小朝自豪的说。

      踔厉奋发,踵事增华——蒋海洋被评为了全省十佳基层管理人员,他将自己的鸿鹄之志扎在了山塬之间,以实干实绩增添青春厚度,以躬耕前行展现青年作为,任凭辛勤的汗水在盛产“金叶”的热土上肆意挥洒……(张艺童)

    推荐阅读

    文章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