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乡村资讯 -> 地方资讯

    泪目!一位西藏自治区政协办公厅干部的三次驻村经历

    地方资讯

    2023-09-13 13:13:11

    44 0

      2011年12月的一天,西藏那曲县(现为那曲市色尼区)天色阴沉,暴风雪瞬间将荒凉的高原带入寒冷的冰雪世界。

      通往色尼区罗玛镇其色村崎岖的山路上,一辆汽车不停地颠簸着。“哐当!”车子突然打滑陷入沟内,无法动弹。手机没有信号,车外狂风夹着雪花怒吼着,气温零下二十多度。车上4位驻村干部焦急万分。正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十几位其色村村民不知怎么得到了消息,骑着摩托车纷纷赶来,他们手推绳拉,迅速帮助驻村干部撤到安全地带。

      “其色村海拔超过4600米,高寒缺氧。这次遇险,如果没有村民及时帮忙,我们几个可能就‘交代’在那儿了!”西藏自治区政协办公厅干部廖丽对12年前的驻村经历仍历历在目。

      “母亲听说了我的经历后坚决要我回老家,我没有答应。人家能驻村,我为啥不能?更何况我在其色村还有很多事儿没干完呢!”廖丽话中透着倔强。

      正是靠着这股不服输的劲儿,廖丽12年内3次到那曲驻村,把足迹印在了藏北高原。

      △廖丽入户了解村民生活情况,和村民孩子在一起。

      “扎根西藏,是我自己的选择!”

      记者见到廖丽是在西藏自治区政协机关的一间会议室里。她身材瘦小,皮肤白皙,齐脖短发,一身黑色职业套装裙,说话温婉有礼、不急不慢,一位知性干练的机关女干部形象。

      “别看她身材瘦小,干工作可是一点儿不含糊,人家已经3次到那曲驻村了!”听了全国政协援藏干部、西藏自治区政协副秘书长谢会昌的介绍,记者禁不住“啊”了一声。

      廖丽出生在四川仁寿县,她的祖辈、父辈都有人在西藏工作,这让她小时候就对西藏充满了好奇和向往。为此,高考时她报考了西藏的大学。

      “大学毕业后,无论是扎根西藏、到西藏自治区政协工作,还是到那曲驻村,都是我自己的选择。”廖丽坦言。

      尽管有心理准备,但那曲条件的艰苦程度还是超出了她的想象: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高寒缺氧,气候干燥,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刮风,连一棵树都种不活。“2011年,我第一次驻村,住的是堆放牛粪的简易房;风特别大,房顶都掀翻了;最冷时零下近三十度,睡觉都要戴着手套、帽子;第二天醒来,被子表面冻得僵硬,上面还覆着一层冰丝……”廖丽介绍说。

      刚到村里时,村民见廖丽是个瘦弱的小姑娘,都不愿意搭理她,让她很失落。“怎么让村民接纳我呢?最好的办法就是给大家办点实事儿。当时,村里正为手机信号的事儿发愁,我就协助驻村工作队队长反复与移动公司沟通,争取修建移动信号塔的资金,很快就解决了。”廖丽说,闲暇时,她也会主动和村民唠唠家常,为他们生产生活中的难事出谋划策。没多久,她就和村民打成了一片。

      可没承想,驻村仅月余,一贯活力满满的廖丽,竟然得了肺水肿。在高原,这个病耽误了治疗可能危及生命。“当时躺在病床上,既后怕,又为村里移动信号塔的建成而高兴。”廖丽回忆说。

      康复后,家人和朋友都劝她调回内地工作,但她没有这样做。“西藏条件艰苦,但也因此充满了生命的韧性和力量。更难能可贵的是村民的善良和热情,时不时会让你感动得流泪。”廖丽说,2011年,她第一次驻村赶上了藏历新年,本来是7天假期,结果村民都来邀请她一起过年,一家连着一家,足足持续了一个月。“能够坚持驻村,村民的热情和期待是很重要的原因!”

      △廖丽帮着村民收获蔬菜。

      “驻村不仅仅只是身驻,更要心驻”

      2023年8月1日,人民政协报社联合爱心企业向西藏自治区政协办公厅捐赠了报纸、图书和50万元现金。现金用以解决那曲和日喀则5个村子的困难,廖丽所在的永珠沃玛村正是受捐对象之一。“太好了!这意味着村里幼儿园急需的地毯、遮阳帘、阳光棚经费有着落了。”廖丽这天高兴得不得了。

      2023年5月,廖丽作为驻村工作队队长来到那曲市申扎县申扎镇永珠沃玛村,这是她第三次驻村。

      永珠沃玛村地处藏北高原腹地南部,是一个纯牧业村,辖45户230人,平均海拔4700米,生活条件异常艰苦。

      到岗后,廖丽很快了解到,村里幼儿园在2018年建成投入使用后,一直没钱购置地毯、遮阳帘和阳光棚,孩子们只能在阳光直射下学习、游戏,一个个脸上布满了高原红。

      “只需要不到7万块钱,孩子们就能健康快乐地在幼儿园学习,这个事儿一定得办成!”廖丽马上开始多方联系筹措经费。后来,她找到谢会昌副秘书长,向他寻求帮助。

      “那曲驻村点的艰苦程度我深有体会,我答应廖丽一定帮村里解决这个困难。后来,我通过人民政协报社联系到一家爱心企业愿意出资捐助,第一时间就把消息告诉了廖丽,她的微信几乎是秒回:‘秘书长,您太厉害了,我代表所有孩子感谢您!’她是真想给孩子们干点实事儿!”谢会昌副秘书长说。

      “驻村不仅仅是身驻,更要心驻!”廖丽深知,要想当好驻村干部,只有成为村里的人,才能打开村民的心。

      廖丽带领其他驻村干部走村串户访民情,和村民聊天,帮残障村民争取轮椅、拐杖,为脱贫户协调棉衣,还给村民送兽药,等等。慢慢地,村民把她当成了家人,她也成了名副其实的“阿佳”。

      每次从拉萨回来,廖丽都会给村里的孩子们带上一大包好吃的。她的厨艺也不错,经常给孩子们做饭吃,一到饭点,就有小朋友到她的住处来“蹭饭”。渐渐地,孩子们和廖丽都成了好朋友,亲切地称她为“廖阿姨”。

      这些孩子也帮了廖丽大忙。廖丽虽然上大学时学习了藏语,但是各地藏语的方言差异很大,她经常听不懂村民说话。孩子们不仅会说藏语方言,还懂通用语言,都成了她的“小翻译”。

      “不仅是村民,就连孩子都习惯了一有事儿就来找我们驻村干部聊聊。”廖丽开心地说。

      “自从廖队长来了,孩子们的上学条件变得更好了。”村民扎西次仁面带羞涩地感谢廖丽说,“廖队长越晒越黑了,但在我们心里,她越来越美了!”

      △今年8月初,廖丽从拉萨回村后看望幼儿园的孩子并给他们分发小礼物。

      舍小家,顾大家

      一般来说,孩子和母亲是最亲的,廖丽的女儿和她却不是。为了不影响工作,她把女儿安排在四川老家由姥爷姥姥照看。

      廖丽第一次到那曲驻村,女儿还不满周岁。因为相处时间短,不亲,女儿甚至对廖丽会感到很陌生。

      “回老家时,很多小孩在父母临走时都会依依不舍,走了之后都会哭喊,我走的时候,女儿没有什么反应。有时候驻村很长时间才回来看她,一进门看到我黑黑的、瘦瘦的,她都有点不认识我了。”廖丽说话的声音哽咽了。

      2017年,廖丽将6岁的女儿接到拉萨上学。因为年龄小,女儿有点不明白地问:“妈妈,你为什么要到那么苦的村里上班?”每次廖丽都会告诉她:“驻村是每位干部的职责,何况那里的小朋友上学条件还不是那么好,他们更需要帮助。”

      廖丽在机关的工作很忙,很难抽出足够的时间照顾孩子。结果,同事们都成了女儿的“临时监护人”,时间长了,小姑娘和大家都熟了。

      一天晚上,廖丽正在陪女儿吃饭,手机突然响了,电话里领导说:“有个急件要明天报送,你能不能过来加个班?”旁边的女儿顺手拿起电话说:“妈妈有时间,吃完饭就过来。”直到深夜11点,还在办公室加班的廖丽接到女儿电话:“妈妈,碗我洗干净了,作业也写完了,我先睡了,您早点回来休息。”听到这里廖丽既心酸又高兴,不禁泪如雨下。

      随着年龄的增长,女儿逐渐理解了妈妈扎根西藏的原因。在廖丽的影响下,小姑娘学习很努力,今年以优异成绩考取了重庆西藏班。

      8月底,廖丽从永珠沃玛村匆匆赶回拉萨,趁着几天轮休时间送女儿到重庆上初中,然后又匆匆忙忙赶回了村里。“村民非常希望将旧房子纳入县里的民房改造项目,我得抓紧协调,积极争取。”廖丽笑着说,在基层干工作,得有股子精神,才能把事儿干好。

      有人说,在西藏,躺着就是在作贡献。可廖丽不这么想,她说,“苦熬不如苦干,干才会有改变,不干什么都没有。”

      “无垠戈壁绿一丛,历尽沧桑骨殷红。只缘根生大漠下,敢笑翠柏与青松。”这是《孔繁森日记》里的一首诗,廖丽很喜欢。她说,每年西藏各级党委、政府会派出大量的驻村干部,仅自治区政协机关每年就有十几位,他们就像新时代的孔繁森一样,担当作为、默默奉献。“很多人比我干得好多了,我就是尽己所能吧。”廖丽谦虚地说。

      融媒体记者:李木元 李京 谢颖 韩月 徐康辉

    推荐阅读

    文章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 积分

      2

    • 文章

      8

    • UID

      3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