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包含着长城、都江堰、京杭大运河等物质文化,也包含着勤劳、勇敢、创新等精神文化,它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沉淀而成的智慧结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联结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它一端连接着过去,一端连接着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进步的重要思想动力源泉,激励中华民族儿女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内涵式发展,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力、亲和力、感染力,需要正确运用新时代话语表达方式,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而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则需要循序渐进、步步为赢。首先,要挖掘其时代价值,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话;其次,要做好融合文章,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说话;最后,要创新文旅融合方式,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话。
一、挖掘时代价值,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话
“不忘本来,方有未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话,是一种深刻的文化探索学习过程,需饱含热情并持之以恒。其一,与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等古人思想对话,比如从《论语》、《孟子》等经典著作中感受儒家仁爱、礼义、忠诚等道德观念,间接接触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文;其二,与《诗经》、《唐诗宋词》等传统文学对话,在书画、茶艺、民族舞蹈等传统艺术的学习实践中理解古人的审美与人文精神追求;其三,与民俗文化对话,在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风俗习惯中深刻感受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加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孕育爱国主义情怀;其四,与刺绣、蜀绣、壮锦科技工艺等传统工艺对话,在中医药学、农学等传统科技中领略中华民族的超凡智慧。除此之外,中华武术、中式园林、宫殿寺庙等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挖掘中华优秀文化时代价值是一个深入再创造的过程,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统梳理中提炼其内涵价值,深入剖析其内核与实质,思考如何传承、创新、发展这些独特的精神内核,实现其“再创造”,才能为乡村振兴中文化的振兴提供坚实价值保障。
二、写好融合文章,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说话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嵌入下,乡村文旅产业蓬勃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日渐成为乡村文旅融合中不可多得的资源。然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乡村振兴的道路仍旧艰巨复杂。写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乡村振兴的融合文章,需在全国文旅融合对比中,深入挖掘自身文化资源优势,打造一系列本土文化品牌,避免文化开发重叠。具体而言,首先,需要挖掘本土乡村文化资源,全面整合开发地方民俗、传统建筑景观、传统工匠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打造本土品牌特色,达到二者物质层面的融合。其次,还可以在文化自信培养上“做文章”,让村民了解乡村振兴、理解乡村振兴、加入乡村振兴。在保护、传承地方传统文化发展乡村经济的同时,通过本土民俗文化活动、传统文化讲座、民间艺术推广等活动加强村民对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识,培养村民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与自豪,以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乡愁,凝聚乡村文化认同,实现二者精神层面的融合,让“文”与“旅”之间有机融合,增强村民投入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三、创新话语表达,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话
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文化需求日益多元化,如不融合新时代元素表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即使再精彩的红色文化故事也会变得枯燥乏味,无法激起波澜。那么如何传承创新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人、动人、感染人呢?第一,再解读传统文化。以新时代视角和话语,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背后的核心价值与精神内核,重新解读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与价值,掌握时代语感。第二,数字化传统文化。综合运用VR、AR、AI等虚拟仿真技术复刻、包装古老文化故事,“新瓶装旧酒”,让听众在互动、代入、角色扮演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脉搏。第三,再创造共同记忆。在深入挖掘、整合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重塑乡土文化,再构建乡村社会行为规范,凝聚乡村社会认同,并在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中,培育乡村文化传承人,延续和发展历史遗留的珍贵精神财富,再创造乡村共同记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乡村振兴中的重要精神依托,红色文化深度嵌入乡村振兴,不仅利于人民精神世界的塑造、民族凝聚力的生成与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同时在乡村经济繁荣中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条件。若想曾经名不见经传、鲜为人知的小乡村在文旅融合中实现平凡到华丽的华丽转身,必须坚持党建引领,在乡村振兴中梳理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旅游事业、农业、乡村之间的关系,“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乡村振兴需步步为营,依次走好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话、说话、“新”话这三步。在深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质与内核的基础上,以本传统文化为核心,串联地方民俗、建筑景观、特色美食等,打造本土特色品牌,激起共同记忆凝聚人民思想,增强游客体验感、归属感、认同感,再通过AI、VR、AR等新技术数字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其话语表达方式,不断延伸产业链,在乡村产业融合转型升级中增加农民收入渠道,促进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奏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乡村振兴的“三步曲”,催生乡村振兴发展的持续内生动力,实现文化与旅游共同繁荣。
作者:施茂荣,讲师,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
站长:乡村生活网;联系电话:023-72261733 ;微信/手机:18996816733;邮箱:2386489682@qq.com;
办公地址:涪陵区松翠路23号附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