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
  • 周一至周五:09:00-17:30
  • 周六至周日:10:00-16:00
1
2025-01-15 20:50:02 75
  • 收藏
  • 管理

      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15日讯(记者 何欣)时隔14年,货币政策重回“适度宽松”,引发热议。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在中国经济网《深谈》节目中表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利于为经济持续向好提供充裕的流动性支持,也是向社会释放稳增长的强烈信号,但不能把它看成是“N万亿”刺激政策的再现。

      货币政策基调,由紧到松依次可划分为“从紧”“适度从紧”“稳健”“适度宽松”和“宽松”几个区间。黄汉权认为,现在提出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基调是合适的。

      他说,认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是合适的,主要有以下三点理由:一是扩大内需的需要,要扩大内需,除了财政政策,也要有货币政策的相互协调配合。二是从整个国际环境来看,美国、欧洲国家进入新一轮的降息周期,这是我国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国际环境。三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利于推动利率水平的下降,降低融资成本。

      “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利于为经济持续向好提供充裕的流动性支持,也是向社会释放稳增长的强烈信号。”黄汉权说。

      但黄汉权认为,不能把“适度宽松”理解为“N万亿”刺激政策的再现。他分析,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从总量上讲,就是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从结构上讲,就是根据情况变化适时降息,降低资金成本,更好满足企业和居民的融资需求;另外,还要探索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创新金融工具,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上一页:【图解】2024年盘点:免签政策红利充分释放 下一页:我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外卖市场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