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
  • 周一至周五:09:00-17:30
  • 周六至周日:10:00-16:00
公募行业重磅改革有望出炉!“基民赚钱”成硬指标 薪酬改革“动真格”
2025-03-14 22:07:44 14
  • 收藏
  • 管理

    (原标题:公募行业重磅改革有望出炉!“基民赚钱”成硬指标 薪酬改革“动真格”)

    3月14日,一份公募基金改革方案(初稿)(下称“改革方案(初稿)”)在行业内流传并迅速引起市场关注。经济观察报记者从多位业内人士处获悉,公募基金改革方案(初稿)确已基本出炉,不过目前仍处于对内容的完善阶段,后续监管部门或公布并征求意见。

    改革方案(初稿)主要在考核机制、费率结构、权益产品导向和合规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突破性举措。其中,考核机制的改革被多位受访的业内人士视为核心。公募行业正从过去以规模、短期排名为主导的粗放模式,向注重产品长期业绩和为投资者赚取收益为核心的模式深度改革。

    多方面变革

    从改革方案(初稿)涉及的考核机制来看,在公募基金高管考核层面,要降低规模、排名、收入、利润等指标权重,基金业绩指标权重不低于50%;基金利润率在高管考核中的权重不低于50%。

    在基金经理考核层面,三年以上业绩权重不低于80%,五年以上业绩权重不低于0%;评奖以五年以上业绩为主。

    此外,改革方案(初稿)对于基金经理所管产品的收益率也提出一定要求:收益低于基准10%或负收益,薪酬降50%;强化延期支付和追索机制。

    在改革方案(初稿)涉及的基金公司分类评价方面,新增盈利客户占比、权益类产品占比、投研能力等指标,且服务投资者能力指标权重不低于80%。

    在费率改革方面,改革方案(初稿)提及业绩表现挂钩费率,超额收益产品可提高费率,低于比较基准产品需降费率,但具体比例未被提及。

    改革方案(初稿)还透露多份规范性文件即将出台,例如,将制定《业绩比较基准指引》,强化基准约束力;推动宽基指数产品降费;《销售费率管理规定》亦将出台。

    改革方案(初稿)还提及权益类产品的发行导向,提升权益类基金占比,优化注册效率,其中股票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注册5日完成,主动权益产品和场外成熟宽基指数产品10日完成注册等。

    除了对基金公司层面的指导方案,改革方案(初稿)还拟对代销机构的相关管理进行改革。其中包括对代销机构的分类评价,即新增权益保有规模及占比、盈利投资者占比、小额定投规模等指标纳入评价指标体系;激励措施则包括了评价靠前机构可获产品准入、牌照、创新业务等优先权。

    在行业格局优化方面,改革方案(初稿)将引导头部公司从资管机构向财富管理转型,支持公募机构并购重组。

    仍待细化

    经济观察报采访的多位人士均认为,改革方案(初稿)将会对公募行业发展带来较为深远的影响。

    北京一家券商系基金公司人士表示,长周期考核将抑制基金经理追逐短期热点的冲动,推动基本面研究和价值投资,减少市场波动。其中对基金经理“押赛道”行为的监管强化,将在一定程度上遏制部分主题基金过度集中的风险。

    一位中大型公募机构的高管预测,改革方案(初稿)提及的头部公司需加速向财富管理转型,中小机构则可能通过并购重组或特色化产品突围。投研能力弱、依赖渠道冲量的公司或将被淘汰。

    上海某头部基金投研负责人表示:“过去的考核逼得我们‘既要又要’,现在终于能专注‘长跑’。薪酬追索机制虽严格,但能过滤投机者,让真正有能力的投研从业者脱颖而出。”

    部分受访者认为改革方案(初稿)依然有需要细化的方面,并对部分指标落地的技术性难题表现出担忧。

    深圳某基金公司的一位基金经理表示,改革方案(初稿)中关于盈利客户占比的统计口径、业绩比较基准的合理性等方面仍需细则明确。另外,权益类产品发行提速可能加剧同业竞争,这或对投研资源不足的中小机构形成压力。

    前述上海某头部基金投研负责人提出,薪酬降幅条款(低于基准10%即扣薪50%)是否过于刚性?这在市场极端波动下,可能会导致人才流失。他建议,可以引入区间缓冲机制,避免“一刀切”的现象发生。

    上述受访人士均认为,此次改革方案(初稿)直击公募行业长期存在的制度性痛点,通过考核指挥棒的转向,构建“基民-基金经理-基金公司”的利益共同体。若能真正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不仅有助于公募基金回归资产管理本源,也将为中国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长期动能。

    上一页:保利发展:聘任潘志华为新一任总经理 下一页:TCL:全球化、区域化、本土化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