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
  • 周一至周五:09:00-17:30
  • 周六至周日:10:00-16:00
北京跑出160亿独角兽,专干大模型的苦活
2025-03-17 20:49:11 57
  • 收藏
  • 管理

    文/何己派 编辑/鄢子为

    大模型落地,已跑出百亿级独角兽。

    3月13日,中关村科金发布两大产品,分别为基于DeepSeek全新升级的得助大模型平台2.5,以及得助智能客服4.0。

    这是一家大模型技术与应用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已构建超200个大模型应用,服务1600家企业客户。

    其累计获得IDG资本、光大控股等机构35亿元投资,估值达160亿元,正提速大模型应用“最后一公里”落地。

    “大模型是‘大脑’,负责思考与决策;而数字化平台和各类产品则是‘神经系统’,将数据与业务场景无缝连接,跑通最后一公里。”

    中关村科金总裁喻友平向《21CBR》记者打了个比方。

    他还抛出了一个大胆的论断,预计2025年,逾90%的企业,将把大模型深度应用到核心业务中,开启“垂类竞速”模式。

    落地为王

    DeepSeek爆火,蛇年开端,中关村科金接到的客户咨询,陡然变多。

    “大模型去年的发展趋势较为平稳,甚至是有点往下走的。DeepSeek这一下,大家又有了新期待。”喻友平说。

    浪潮翻涌,没人想落后。但新东西跟之前有何不同、怎么用、往哪里用,企业往往一头雾水,更添焦虑。

    这指向两点。

    其一,相较C端,B端对大模型的输出容错率较低,对专业度要求高,眼下大模型的能力,离“模型即应用”的丝滑状态,还差得远。

    其二,技术和需求的匹配,需要行业Know-how能力,以及大量的深度沟通和磨合。

    喻友平总结,市场所需的大模型应用,既要解决客户的核心问题,又要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同时还要提供全链条服务。

    “客户要的是‘交钥匙工程’。要的是一辆能开的汽车,而不是直接给台发动机。”

    若能对症下药,大模型应用的效果显著。

    举例来说,中关村科金服务的某金融机构客户,营销场景下,单日最大外呼量1200万通,现在,80%以上由大模型完成,剩余由人工坐席承担。

    没有实际应用,技术再好也是无本之木。在喻友平看来,大模型玩家分为三类:云厂商、算力大厂等AI基建提供者,基础大模型企业,以及应用落地企业。中关村科金所在的最后一类,更为稀缺。

    “公司有较好数字化基础,过去一年,不断利用大模型能力重构所有应用。帮企业完成智能化升级这件事,中关村科金有愿景,也有实力。”喻友平向记者表示。

    苦活累活

    AI应用层,没有太多浪漫的技术故事可讲,这里的产品,全是一钉一锤凿出来的。

    “在应用层,要想对标云那样,拿标准化产品,同时建生态来分摊力气,是很难的。”喻友平说,一些应用场景本就很聚焦,生态协同带来的规模化效应,不明显。

    落地应用,多是项目制,涉及大量基础性、复杂性的实施工作,都是苦活、累活,中关村科金得撸起袖子亲自干——从咨询、平台搭建、应用集成到效果运营,构建全链条交付体系,确保技术与业务无缝衔接。

    比如智能客服场景下面的底层系统,光配置项就有上百个,且多是传统软件工程的活。这类工作费人力,毛利也比不上订阅制。

    在喻友平看来,项目制跟低毛利,不能画等号,做项目也不等于纯粹定制化。“如果能将企业需求的本质抽象出来,令部分定制需求通过配置方式来满足,或可降低定制比例,提升毛利。”

    沿着这个思路走,中关村科金选择企业里通用性最高的落地场景,如智能客服、智能营销等;同时,下功夫研究怎么用共性的功能,去覆盖特定需求。

    “很多人对应用层厂商有误解,觉得做应用,就缺少核心技术。”喻友平强调。

    提炼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中关村科金迭代升级提速。

    此次新推出的得助大模型平台2.5,距离2.0版本的发布,间隔不过3个月。除了技术能力升级,还发布了得助大模型应用开发一体机,可开箱即用。

    其作为企业级一站式模型训推与应用构建平台,具备算力统一调度、模型一站式训推、应用快速构建的能力。

    此前,该平台仅做小范围测试,未以完整产品形式对外发布,内部举棋未定,原因在于难以预判其确切价值和增值空间。

    最后,喻友平拍板,说服团队,“得做”。

    “没有平台支撑,很难服务好客户。做单个场景空间有限,企业需要一个端到端的产品体系,服务多个场景。”喻友平解释。

    据介绍,得助大模型平台比较特别的一点,在于按不同行业的主流业务场景,单独抽象了一层场景套件。

    通过预置行业场景套件,平台将高频业务逻辑,如流程、规则、话术、工具等封装为模块化组件,企业可像搭积木一样快速构建应用,上线同类场景应用时,开箱即用。

    由此,应用构建时间,可缩短到5~10分钟。

    “智能化时代,大模型平台将成为每家企业的基础设施。如果说数据是燃料,AI能力是引擎,那么得助大模型平台就是一台精密的‘动力总成’。”喻友平说,它将数据价值转化为可落地的生产力,让企业快速驶入智能化赛道。

    盘活棋局

    在喻友平眼里,实现技术与商业价值的闭环,是当前中关村科金的核心目标。

    这需要前瞻性投入,更要在产品打磨、成本控制和生态协同之间寻找平衡点。

    每个业务细节、服务点和产品功能,都得细细打磨,能动的每一分钱,都得掰成两半用。

    “我们要像雕琢艺术品一样优化每一分成本,既要保障技术领先,也要确保企业用得起、用得好。这是To B服务的长期主义。”喻友平向《21CBR》记者表示。

    产品、销售、市场和运营,在他眼里,这四个方向,得齐头并进、有机协同,最终落地到客户侧的是四个字,“多快好省”。

    做好To B服务,需要极强的战略定力与团队协作能力。

    作为掌舵者,喻友平将精力聚焦于两件事:一是推动技术与场景的深度融合,二是构建高效的协同机制。

    过去半年,他带领团队,系统性梳理产品架构、客户落地情况,以每日高强度协作,打通关键节点。

    “智能化转型窗口期,稍纵即逝,我们必须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马拉松。”他如此形容当下节奏。

    据IDC、沙利文等机构的预测,从2024年到2028年,大模型市场的复合增长率,在40%~50%以上,发展步入快车道。

    “相较AI to C,中关村科金做的事情,看上去不够性感。但踏踏实实干别人不愿意干的,做好了,就能形成护城河。”喻友平说。

    眼下,能否抓住机遇,考验其团队的执行力。

    上一页:茶饮江湖混战(四):昆明小伙年卖奶茶200亿,叛逆征战华尔街 下一页:英特尔官宣新CEO,华人称霸美国芯片三巨头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