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丁莉 吴佳楠 深圳报道
去年8月,一只猴子引燃网络,上线不到一小时,《黑神话:悟空》便斩获百万玩家;紧随其后,今年春节,《哪吒之魔童闹海》登陆银屏后再掀狂澜,如今已第四次延长上映时间至6月底,累计票房超150亿元……文化领域现象级产品持续涌现。
这也激发了广东文化产业新的雄心。据统计,广东文化产业规模已连续22年坐稳全国头把交椅,2024年全省规上文化企业营收2.5万亿元,约占全国1/6。
“体量大不代表质量高,数量多不代表影响力强。”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新闻出版局(省版权局)局长倪谦表示,广东要继续破解“精品爆款少”的难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5月22日,第二十一届文博会开幕首日,广东省召开了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包”新闻发布会,一次性释放六个政策文件,涉及影视、演艺、动漫、游戏、电竞、网络视听六大产业领域。
为何挑中这几个细分领域?数据显示,广东动漫产值占全国1/3,游戏营收占全国约8成,电影二十余年稳居“全国第一票仓”……六个产业作为广东文化产业的支柱,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同时,这几个产业又同新科技深度链接,创作逻辑与消费模式均正迎来一次深刻重塑。
这背后,广东文化产业正加速转型,日趋偏向技术驱动为主。这次“政策包”共提出87条具体措施,扶持措施涵盖了文化产业各个环节,描摹了整支产业链的格局分布,算得上是广东在文化产业首个系统性、落点精准的政策体系。特别是,“真金白银”的激励充分到位,金额与受益主体具体详实。
同此前广东在文化方面政策最大的不同在于,本次“政策包”真金白银的扶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堪称史上最强。
“真金白银”都被砸向了哪些地方?具体看,财政资金主要指向两个方面。
一是对原创精品的扶持。这一方向的探索,也折射出广东文化产业在规模优势下,精品力作仍要进一步强化。
以动漫领域为例,随着成人向动漫市场的快速兴起,早期以低龄向动画为特色的广东动漫产业,其发展动能有待进一步释放。近年来,广东动漫围绕全年龄段IP培育的转型尝试虽持续推进,诞生了如《雄狮少年2》《落凡尘》等精品,但仍需要进一步提升市场效果。
在此背景下,“政策包”中的《关于推动广东动漫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强化了对高票房动画电影的奖励,国内票房达1亿元的奖励500万元,票房每增加1亿元增加奖励100万元,最高奖励3000万元。
与此同时,奖励还侧重全年龄段原创IP培育、选题孵化、剧本创作等环节,重点动画电影选题孵化或剧本创作阶段给予最高500万元扶持。
“就我们的体感而言,广东对于动画电影的扶持力度在全国范围内是最好的。”咏声动漫副总裁阎冰对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它同时关照了从巨制到中低成本的影片,源头上做到了差异化的全覆盖,从这一点能看出来广东对爆款的鼓励。
游戏领域的情况也十分相似,距离《王者荣耀》《梦幻西游》等上一波广东现象级游戏的井喷已过去十年,在这期间,其他地区的游戏产业迅速崛起,比如上海米哈游的《原神》、杭州游戏科学的《黑神话:悟空》,特别是米哈游基本保持着两年新出一款爆款的节奏。
对此,《关于推动广东网络游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也重金奖励游戏精品创作,省级统筹资金,对优质项目给予最高500万元的一次性扶持奖励。
“政策包”重金鼓励的第二个侧重点,在于对前沿技术的融合应用领域。
“文化+科技”已是大势所趋。一方面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在颠覆文化产品的创作模式,算力日渐成为文化公司的重资产投入,而广东小微文化企业占比超过90%的现状也意味着,它们难以凭靠一己之力实现转型。
另一方面,到2024年,广东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突破2200亿元,核心企业超1500家,快速成长的技术也需要更多可落地场景,最终实现技术变现。
对此,“政策包”尤为支持AI等前沿科技的运用,例如在游戏领域将探索搭建流量券、算力券等新型扶持体系,支持虚拟引擎研发、游戏大模型训练等,取得显著突破的项目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在动漫领域支持应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360度全景、全息、裸眼3D等高新技术,并对应用4K/8K超高清技术者予以奖补;在电竞领域鼓励加大电竞手机及外设的研发力度,推动AI、AR、VR等前沿科技在赛事运营中广泛应用;在演艺领域鼓励演出场所、旅游景区更好运用VR、AI、AR、元宇宙等,并结合低空文旅试点探索开发低空演艺产品。
三七互娱华南区公共事务总监宁志全介绍,在游戏引擎、AIGC等领域,企业已自研“小七”游戏行业大模型和众多游戏运营、发行大数据平台,未来将借力政策资金加速攻关,并推动技术向文旅、教育等场景转化。
科技革命同样蔓延到了动漫领域。阎冰认为,在前期创意之后的制作环节,AI应用的密度越来越高,今年,咏声会继续将传统的动画制作产线“AI化”,在这个过程中也同微度、极梦等AI视频生成平台进行了深度合作,将上映的20周年纪念电影中,便有20多个镜头是由AI制作的。
此次文化产业大省广东抛出的重磅“政策包”,构建起一个覆盖产业链、人才链与创新链的政策矩阵,是首次对涵盖影视产业、演艺市场、动漫影视产业、网络游戏产业、电子竞技产业、网络视听产业六大领域做了更宏观、系统的规划。
一方面是对各领域的全产业链进行精准施策。
例如在动漫领域的支持政策涉及剧本、IP、制作、发行等多个环节,包括鼓励生产全年龄段原创IP动漫影视内容、对在海外市场发行放映的给予奖励等;电竞领域关注战队、比赛、运营等多个环节,例如大力发展特色赛事、提升赛事综合运营水平等,还提出支持电竞场馆建设与产业园发展、推动电竞装备制造业迭代升级、鼓励专业电竞直播平台等配套产业的建设……
创作、孵化和运营“奶龙”原创型动漫IP的第七印象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奶龙等IP授权、内容发行、产品等业务收益明显有突破,目前企业正在推进内容产品出海,主攻东南亚市场。此次政策对于IP的出海发行有所涉及,为企业的出海探索增强信心。
另一方面,“政策包”对文化产业链条的地域空间布局更加清晰,一个重要目标是培育更加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集群。
比如政策在影视产业方面,提出打造环珠江口影视产业带,完善影视产业体系;在演艺市场方面,提出打造国际一流演艺城市群,培育壮大演艺市场主体;在网络游戏产业方面,提出打造产业集群,推动核心产业集群提升功能定位等。
广东省演出行业协会会长刘莹表示,广东是演艺大省,2024年全省演出票房收入全国第一,这其中主要是广州深圳的贡献,具备了领跑的实力,此次对演艺行业的政策支持,明确提出广州、深圳双核驱动领跑的产业布局和打造国际一流演艺城市群,在领跑的几个关键点给予了强力助推,有利于以广深“演艺双子星”的闪耀带动整体广东演艺市场的发展。
事实上,广东对文化产业的空间谋划背后的原因在于,文化产业覆盖领域广、产业链条长且具备强大的跨界融合能力,其跨行业渗透性既表现在与影视、动漫等领域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还体现在电竞、游戏等新业态中,共同整合形成“文化+”的复合型产业生态。
以动漫产业为例,全球动漫衍生品1/4由东莞制造,中国也有将近85%的潮玩在东莞生产,这意味着,当广州、深圳诞生了诸如“猪猪侠”、“喜羊羊”、“熊出没”等动漫IP后,也带动着东莞的潮玩制作,通过产业跨界、地域跨界的联动模式,形成以动漫内容反哺制造业的过程,广东文化产业链条的协同创新能力也就此显现。
“政策包”对“文化+”的复合型产业生态也有所关照,尤其是“动漫+”“游戏+”“电影+”等产业链延伸。比如在游戏领域提出推动游戏与文旅、制造业、新消费等产业跨界融合,鼓励游戏研发与广东经典文旅元素深度融合,打造一批游戏文旅精品路线、特色小镇和产业园区;在动漫领域,鼓励动漫影视企业与演艺、旅游、教育、艺术品等融合,开发动漫影视演艺、动漫主题旅游、动漫教育以及以二次元IP为核心衍生的周边产品和服务等。
这种关注到文化产业集群式、链条式、生态式的规划,有利于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提升文化产业的整体规模与效益。
在深港国际影视后期制作基地完成从《哪吒1》到《哪吒2》主力特效制作的深圳洛克特视效科技创始人聂华军分析,《哪吒》的后期制作就有模型、材质、灯光、毛发、布料检测、特效合成等十几个环节,如果每个环节都有对应团队在同一区域集聚,对企业用人成本和时间消耗来说将是极大减负,助力产业实现稳固发展。
站长:乡村生活网;联系电话:023-72261733 ;微信/手机:18996816733;邮箱:2386489682@qq.com;
办公地址:涪陵区松翠路23号附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