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在溪南
闽侯县竹岐乡溪南村,南毗邻永泰县丹云乡,四面环山,山中皆茂林修竹,一条溪流从村中穿流而过,当地人称之为“第一溪”。溪南第一溪,源头在邻村——春光村的深山里,流经溪南村后,穿过竹岐天台村,流经上街溪源宫、大学城、蔗洲村、马保村到南屿的晓岐村汇入乌龙江。
(眺望溪南村一角)
以溪水之名,与《一木墙绘》一起寻找醉美乡间画卷,吟醉美古诗篇,赏溪潭美景!
入村口处,美丽乡村,散发由外而内的热情,让我们一起探寻醉美溪南。
(一木墙绘——醉美溪南)
走到村支部,赫然显见的红船精神,同心共筑中国梦,同心向党,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一木墙绘——红船精神)
繁华尽处,寻一处悠然,建一木制水车,铺一青石小路,与你晨钟暮鼓,安之若素,便是醉美乡村古韵。
(休闲栈道)
(木制水车)
(醉美溪南村)
接下来走进醉美溪潭!
溪南第一溪,有众多深潭,形态各异,充满了神奇的传说。在这些深潭中,大王潭的传说最为奇异。相传,闽越王无诸为了提高生产力,派人寻找优良山竹制作生产工具。寻竹官兵到溪南村找到良竹,于是,一众人马驻扎在此数月,汲取深潭水饮用,砍伐竹子制作耕种器具。后人遂将此潭叫做“大王潭”。 大王潭两岸石壁如削,溪水从上游倾泻而下注入潭中。深潭水甜如山泉,可漂竹排。如今,大王潭岸边仍留存有供奉汉闽越王的“文溪境大王堂”。
映入眼帘溪南“第一溪”穿越好去处
另一个水潭——鸭母坑,因为特别的形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鸭母坑位于大王潭下游,因形似一只母鸭而得名。水潭入水处如鸭脖子狭长而弯曲,潭中心如鸭身宽长而腹深,水从形似鸭尾的潭尾缓缓往下游注入“树林子潭”。
“树林子潭”是个游泳戏水的好地方。水潭像泳池似的由浅到深,适合各种身高的人游泳。潭中水流平静、水质清澈。潭北岸有天然石型跳台,是善水孩子的得意展台。南岸是一片百年柳杉林,多雨季节,溪水会漫出水潭,灌入柳杉林中滋养树木,此潭也因此而得名。
文溪境大王堂&鸭母坑&百年柳杉林
溪南第一溪穿过村东的石拱桥,溪道逐渐变得弯曲,蜿蜒注入“老龙潭”。老龙潭岸边的松树、柯树和槐树高大挺拔,巨大的树冠连成一片,极像一顶华盖,使水潭显得幽深神秘。传说,此潭直通南海,每逢干旱灾年,潭中老龙王能使干涸的小溪充盈溪水,满足当地人灌溉之需。
(“第一溪”上的石拱桥)
(石墩、小桥与流水)
欣赏完溪南第一溪,来感受下各具特色的四季景象。
溪南村最高山顶海拔992米。盛夏时节,人们白天只要摇摇蒲扇即可清凉,夜里则须用棉被保暖。每到暑假,在外的老人总要带领放假的孙辈回溪南避暑度假。水稻秧苗期,绿油油的水稻和四周的翠竹绿树相辉映。秋天水稻丰收期,黄澄澄的,仿佛一块大金子。寒冬腊月,鹅毛般雪花悄悄帮山顶加了一件嫁衣,美不胜收。就连那傍晚的风光都那么恬静优美,那种说不出的和谐都显得格外韵味深长。
鸟瞰盛夏夜幕下溪南一角
傍晚云雾缭绕,漫天霞光
翠竹林&绿油油的水稻&黄澄澄的水稻
(992米的天梯登山步道& 披了“嫁衣”的登山道)
春回大地,万物滋生,溪南村四周山花烂漫,乡间桃李增艳。
溪南村经美丽乡村建设和裸房整治、修建护岸、休闲栈道、人居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及村居民对生态旅游步行道修建的强烈愿望,经规划建设一条通往后山清水湾的日常生态休闲登山步行道和两个沿途休息竹亭两座,公共卫生间的3公里登山步行道。按照投工投劳、就地取材、分期实施的原则,大力筹捐资金,用心逐步推进。目前登山步行道已初成形,登上登山步行道别有一番取仙味并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登山吸仙气,就让我带领大家一起好好欣赏这醉美溪南。
原生态长亭 与 卫生间
登山道自然生态保护很好,美景尽收眼底
周末络绎不绝的游客,给溪南增加了另一道风景线
出行提示
自驾:
①福州市区—福州西上福银高速—竹岐出口—316国道—闽侯县113县道—直行至25公里处即到达溪南村
②福州市区—三环快速—荆溪出口—甘蔗—闽侯大桥—316国道—闽侯县113县道—直行至25公里处即到达溪南村
站长:乡村生活网;联系电话:023-72261733 ;微信/手机:18996816733;邮箱:2386489682@qq.com;
办公地址:涪陵区松翠路23号附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