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
  • 周一至周五:09:00-17:30
  • 周六至周日:10:00-16:00
特斯拉公布“Optimus”最新进展,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究竟还有多远?
2023-10-01 13:05:41 140
  • 收藏
  • 管理

    前言

    特斯拉机器人全面进化。

    近日,特斯拉机器人X官方账号发布了最新一期视频,公布了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最新进展:该机器人现在能够仅依靠视觉来对物体进行分类,甚至还能完成瑜伽动作。对此,马斯克也难掩内心激动,在评论区直言:Progress(进步)。

    中国机器人网, 特斯拉公布“Optimus”最新进展,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究竟还有多远?

    在介绍中,特斯拉称,Optimus已可以自主对物品分类,其神经网络训练是“完全端到端的”——即可实现视频信号输入,控制信号输出。

    视频中的Optimus仅用特斯拉纯视觉系统和关节位置编码器,就可以精准的确定其肢体空间中的准确位置。经过精确的自校准,Optimus现在可以更高效的学习各种任务。

    Optimus能够完全自主的按颜色对色块进行排序,排除现实世界的动态影响。在旁边人的干扰下,它也可以继续完成工作。

    中国机器人网, 特斯拉公布“Optimus”最新进展,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究竟还有多远?

    据介绍,它的神经网络完全本地运行,无需联网,本地只有一个训练好的神经网络,仅使用特斯拉纯视觉技术作为感知。

    Optimus同样还具自我纠错的能力。Optimus的手部设计是现有机器人中最精细的,它是唯一的像人类一样拥有五根手指,配合不同关节的机器人,配合特斯拉全视觉系统,完成复杂的人类世界工作。

    此次公布的画面中,Optimus还做出多个单腿支撑的运动拉伸动作,并能在拉伸的同时保持躯干平衡。

    如今的Optimus在感知、大脑、运动与控制方面均取得一定进展,端到端方案初现成效,马斯克表示,预计这些机器人明年可以在特斯拉工厂内做一些“有意义”的工作。

    通用人形机器人落地可能就在5到10年之间

    目前,全球人形机器人行业仍处于早期阶段,目前尚未出现真正成熟落地的产品。波士顿动力研发的最著名的人形机器人ATLAS,能够完成后空翻等高难度动作。全球最早具备人类双足行走能力的类人形机器人ASIMO更加侧重于实际的拟人应用,在上下台阶、弯腰等负载动作上的表现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但是从落地应用角度看,波士顿动力和本田ASIMO等都不成功,因为大规模应用刚需场景不足、技术复杂及制造成本高昂导致尚未实现商业化

    许多国内人形机器人企业也在打着商业化落地的口号,朝着这一方向努力。

    例如今年天才少年稚晖君发布了远征A1,稚晖君表示,对于一家科技公司而言,成功的商业落地才是检验公司价值最有效的一个方式。所以公司从一开始就是奔着规模商用去做的。其远征A1商业化落地首先瞄准的是智能制造场景。比如汽车制造与3C制造,公司现在已经跟包括比亚迪在内的一些车厂与国内头部的一些精密厂商进行了对接,做出了一些努力。

    除最快于明年切入工业智造领域的商业化落地之外,远征A1还将逐步走向家庭,协助工人、科研人员和家庭成员完成各种任务。

    优必选创始人周剑日前也提出目前其公司人形机器人已经进入产业化落地阶段。优必选科技聚焦于人形机器人的三大应用场景,包括工业制造、商用服务和家庭陪伴。其中,智能制造将成为人形机器人首个大规模应用的领域人形机器人将重新定义AI时代的工人,把人从重复性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商用服务场景是人形机器人最快应用的市场,而家庭落地场景则是人形机器人最具潜力的应用市场。

    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式上,傅利叶智能也发布了其最新研发的一款通用人形机器人GR-1,并表示在工业、康复、居家、科研等多应用场景潜能巨大。

    写在最后

    可以说的是,作为整个机电一体化的珠穆朗玛峰,通用人形机器人市场的成熟,之前人们觉得可能要20年,但是现在来看,可能就在5到10年之间。

    特斯拉的擎天柱可能是最快实现规模化商用的机器人。马斯克给出了“擎天柱”落地、投产、广泛应用的时间表和商业化思路:2022年出原型机、2023年出有用的呈现场景、最快两年能做到小规模应用,服务于危险、无聊、重复的工作或人们不想做的工作,随着应用逐年增长、成本降低、产量规模扩大,预计不到10年后,让人们可以在家里使用的机器人。

    机器人的成本越高,越难获得市场用户的青睐。如果量产化后的特斯拉机器人产量将达到数百万台,价格也会比汽车便宜得多,一台机器人的售价可能还不到2万美元。

    免责声明

    章来源:中国机器人网‍‍‍‍‍‍

    凡资讯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请联系原出处。您若对该文章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后台小编联系,平台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注明本公司原创内容,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上一页:共筑“能亚运”,萤石变身杭州亚运村“科技守护者” 下一页:品质至上,雷士照明质量创新工作获多方认可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