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
  • 周一至周五:09:00-17:30
  • 周六至周日:10:00-16:00
证监会首任主席刘鸿儒逝世,享年95岁,提出“开荒铺路修轨道”的理念,进行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包括B股市场、H股、期货市场和国企海外上市推出等
2025-03-14 21:21:42 26
  • 收藏
  • 管理

    金融界3月14日消息 中国金融市场改革名将、证监会首任主席刘鸿儒逝世,享年95岁。

    刘鸿儒1930年11月出生,吉林榆树人,是新中国第一代苏联留学生,回国后长期在中国人民银行工作。1979年至1980年参与组建中国农业银行并担任副行长;1980年至1989年任中国人民银行常务副行长,主管中国金融体制改革;1990年至1992年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主管金融体制改革、股份制改革和住房体制改革;1992年至1995年创建中国证监会并担任首任主席;1992年至2002年担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1980年创立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并一直担任学位委员会主席、教授、博士生导师;1987年创办中国金融学院,并担任院长至1992年;1997年被香港城市大学授予工商管理名誉博士学位。著有《社会主义货币与银行问题》《社会主义信贷问题》《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变革》《突破》等专著。译著2部,主编著作20多部。

    在刘鸿儒担任证监会首任主席时,面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初创阶段,刘鸿儒提出“开荒铺路修轨道”的理念,面对当时狂热、不规范的市场,他担当“救火队长”,在证监会进行了一系列开创性的工作,包括B股市场、H股、期货市场和国企海外上市的推出等。

    其初到证监会,开第一次职工大会,说了两句话:第一句话是,做我们这个工作,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股市下跌快了下面有意见,怕被套牢;股市上涨快了,上面有意见,怕影响社会安定;不涨也不跌,上下都有意见,人家会说你办得不像市场。因此,永远是会有意见的。第二句话是,我们是第一代拓荒人,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参考。我们的任务就是开荒、修路、铺轨道,基础打好了,后来人就可以稳稳当当地开快车了。换句话说,挨骂是肯定的,挨了骂但给后人打下了好的基础,提供了好的条件,开出一条好路来,也是我们的幸福。这是值得的。

    值得注意的是,证监会主席一职被业界称为“火山口”。而“火山口”之说,源自证监会第一任主席刘鸿儒,他当时曾说,“这项工作(当证监会主席)是‘火山口’,实在要我做,时间也不能长。”

    2024年2月7日,中共中央决定,任命吴清为证监会党委书记,免去易会满的党委书记职务。国务院决定,任命吴清为证监会主席,免去易会满主席职务。吴清就此出任第十任证监会主席。

    刘鸿儒履历

    1947年,为东北行政学院学员、组织干事。

    1950年,任东北人民大学经济系班主任、教员、党总支部书记。

    1951年,为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教员、党总支部书记。

    195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研究生班。

    1953年,为东北人民大学经济系教员。

    1954年,在北京俄语专科学校留苏预备部学习。

    1955年赴苏联,入苏联莫斯科大学财政学院研究生班学习,任党总支部书记,获经济学副博士学位。

    1959年回国。后任中国人民银行计划局干部。

    1960年,下放任上海市南汇县惠南公社副社长。

    1962年,任中国人民银行计划局货币流通处、办公厅综合处副处长。

    1962年,任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综合处副处长。

    1971年,下放“五七”干校劳动。

    1972年,任财政部办公室副处长、负责人。

    1976年,在河北省固安县“五七”干校劳动。

    1977年,任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室副主任,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

    1980年7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党组副书记,后任中国人民银行理事会副理事长。

    1988年,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兼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

    1989年,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

    1992年-1995年,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

    2012年3月29日,任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会名誉理事长。

    上一页:龙虎榜 |南华期货上涨10.04%,一线游资沪股通专用卖出1717.49万元 下一页:港2月外汇基金境外资产减465亿港元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