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
  • 周一至周五:09:00-17:30
  • 周六至周日:10:00-16:00
【海南】定安丰景丨“无环沟+两虾一稻” 热科院在定安率先探索稻虾种养创新模式
2025-04-05 02:03:20 26
  • 收藏
  • 管理

    【海南乡村讯】编者按

    当春风掠过琼北的田埂,定安大地的调色盘便泼洒出最炽热的丰收色彩。即日起,定安县融媒体中心开设《定安丰景》专栏, 将镜头对准定安农村的丰收现场,带您走进定安的阡陌经纬,在稻穗低垂的弧度里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表达,于岁稔年丰的喜悦中触摸新时代农耕文明的脉动,共同见证土地的诗行如何被辛勤与汗水谱写成歌。敬请关注。

    “省内和国内常见的稻虾种养模式是环沟模式,我们这个项目的特点是创新探索无环沟模式,简单来说,就是不在稻田四周挖环沟。”3月12日,在龙湖镇坡村稻虾种养示范基地,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热科院生物所”)海洋研究室副主任、博士冼健安对记者介绍,这片基地总面积50亩,一共划分为7个田块,首批商品虾预计本月底开始收获上市。

    当下,海南多地小龙虾已陆续撒笼开捕利用反季节优势实现“错峰”上市,各地也多见稻虾综合种养模式。定安这一创新的无环沟养殖模式究竟是什么?有何优势?

    “相比环沟模式,我们反其道行之,将稻田四周的田埂垒高至1米左右,使稻田最深处水深可以达到80厘米左右,适宜淡水龙虾的养殖。”冼健安说,“这样一来,稻田底部整体平整,既能大大增加养殖龙虾的活动空间,也能保留更多的种稻面积,而且如果将来想改变土地用途,如种植瓜菜等作物,土地无需再进行复杂的改造。”

    “由于稻田水深增加,我们就可以选择种植属于再生稻的高秆稻,方便龙虾遮荫和躲避。”冼健安说,养殖过程应用其团队研制的益生菌制剂,一方面分解龙虾的排泄物和残饵,高秆稻作为养分进行吸收,水质保持洁净和稳定,形成良好的稻田生态链;另一方面抑制病原菌的滋生,生产安全优质的商品虾。下一步,还将持续探索该模式下高温时期的稻虾共作方式。

    放眼望去,此时基地中,已被收割的再生稻又生出一茬。“在冬季养殖小龙虾期间,再生稻还能为小龙虾提供足够的躲避场所,可显著提高小龙虾的存活率。”冼健安说。

    在无环沟模式外,这一基地同期探索“两虾一稻”养殖模式,根据不同淡水螯虾的温度适应性,在不同季节养殖不同的淡水螯虾,进一步实现稻田全年无闲置。“小龙虾更适合冬季养殖,‘错峰’上市争取更好价格。夏季则可以养殖红螯螯虾,也就是俗称的澳龙。”冼健安说,相比小龙虾,澳龙更耐高温,而且全年市场价格比较稳定,每斤收购价都在40至50元左右。

    “我们这些稻田里的水都是深井水,养殖的虾更安全更洁净更优质。”坡村村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甘福卿介绍,这片基地属于村集体租赁土地,曾因种种原因闲置两年之久。为盘活土地,破除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沉疴顽疾,2024年,在龙湖镇政府的支持下,该村与热科院生物所达成合作。该模式的推广预计每亩稻田每年可增加农民收入1.2万元至1.5万元。

    “我们还正在利用去年首批收割的高秆稻,尝试打造‘稻虾生态米’品牌,首批打造10斤装产品200余袋。”甘福卿说,目前整个基地已经带动务工就业90余人次,联农带农促增收1.7万元。



    上一页:【海南】72小时鲜甜直达!三亚芒果“飞”进京沪市场 下一页:【海南】巨型石斑鱼再现蜈支洲岛 生态改善促海洋生物提前洄游
    全部评论(0)